当前位置:江苏扬州江都区
江苏扬州江都区所在地市的区县/乡镇/街道地图: |
||||||||||||||||||||||||||||||||||||||||||||||||||||||||||||||||||||||||||||||||||||||
> 江苏 > 扬州 > 江都区
江苏扬州江都区 查看地图
江都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邗江区,东与泰州市接壤,北与高邮市毗连。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平均海拔5米左右。总面积1332.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85.8%,水域面积占14.2%)。
江都市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平均海拔5米左右,气候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9℃,降水量978.7毫米,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位于市区南郊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拥有东南亚最大的引排能力,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具有灌溉、排涝、排洪、发电、通航以及提供工业、生活用水和沿海垦区洗碱冲淤水源等功能,1982年被评为全国优质工程,曾先后接待过许多中外贵宾的参观考察。江都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南半部,地下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00万吨,占全省60%以上,是江苏省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产区。 江都早在2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春秋时期属吴国。秦楚之际,项羽欲在广陵临江建都,始称江都。公元前223年(秦政王二十四年)秦灭楚,地属秦国的广陵县。公元前153年(西汉景帝前元四年)建江都县。此后,县域历经多次演变。1994年7月,撤江都县,建江都市。 2003年,全市设有24个镇、1个场圃、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个居民委员会、561个村民委员会、5333个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1075582人,全年出生人口10820人,人口出生率10.1‰,死亡人数8096人,死亡率7.55‰;人口自然增长率2.54‰。全市非农人口218956人,占总人口20.36%。全市汉族1073977人,占总人口99.85%。主要少数民族22个,1605人,占总人口0.15%。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 江都历史上是农业大市,改革开放以来,一、二、三产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保持稳步增产,花木、畜禽、水产等多种经营生产形成了自身特色。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主体,形成了机械、电子、纺织、化工、建材、造船等行业,出现了一批重点企业和名特优新产品。建筑业是江都的传统优势产业,有10万建筑大军分布在全国各地,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批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市场,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配套齐全,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财政收入18.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8%、28.3%、39.6%。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2:54.8:36。一产初步形成了10万亩花木、10万亩果蔬的格局。全部工业实现产值507亿元、销售456亿元、利税25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3%、38.3%、47%。初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冶金、石化医药、船舶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去年完成产值375亿元,占工业总量的70%。拥有年销售亿元以上企业60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3家。建筑业总产值达130亿元,江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独立承建的西安高新广场火炬创业园工程、参建的北京印钞厂 建工程双获鲁班奖。江都是苏中地区商贸集散地,现有皮鞋、花木等各类市场112个,超亿元市场8个,年成交额50亿元以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亿元,位居扬州市第一。 自然地理 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地面真高1.6~9.9米,倾斜坡度小于6度,南北最长处55.75千米,东西最宽处42.76千米。总面积1 332.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85.8%,水域面积占14.2%)。 江都市河湖交织,黄金水道长江、京杭大运河在江都交汇,世界著名的江都引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该市市区南郊,拥有东南亚最大的引排能力,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具有灌溉、排涝、排洪、发电、通航以及提供工业、生活用水和沿海垦区洗碱冲淤水源等功能,1982年被评为全国优质工程,曾先后接待过许多中外贵宾的参观考察。 江都市气候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9℃,降水量978.7毫米,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 江都资源丰富,经济繁荣。地下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燃气;矿泉水品质好、贮量大、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一百多万亩的耕地适宜种植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苏北的粮仓之一。农副产品资源丰富,蚕茧、棉花、银杏、无花果、猪鬃、杞柳以及各种花木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同时,20多万亩的湖河水面盛产河鳗、甲鱼、螃蟹、罗氏沼虾和邵伯菱等特种水产品。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动物种类较多,鸟类有154种,鱼类有90余种,还有爬行、哺乳、甲壳、软体等类动物。植物约205种。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江都先后属吴、越。汉初,称扬州为广陵郡。汉高祖刘邦封侄刘濞为吴王时,曾建都于此,称吴国,后又更名为江都国。公元前153年(汉景帝前元四年),江都始建县,隶属于江都国。“江都”之名,始见于史。称江都者,按郭璞江赋云:“表神委于江都”。大概是以江水都汇于此,故而得名。另一说称江都者,“乃江淮的一大都会”。二说并存,皆与水有关。 江都历史有据可考的当从西汉建县开始,它的治所从隋朝以来直到解放前久一直设在扬州,所以江都的历史沿革与扬州密切相关。 汉初,称扬州为广陵郡。汉高祖刘邦封侄刘濞为吴王时,曾建都于此,称吴国,后又更名为江都国。公元前153年(汉景帝前元四年),江都始建县,隶属于江都国。 公元前106年(汉元封五年),江都和广陵两县各划分部分地域建舆县。502年(梁朝)以后,江都县历北齐、陈、北周,时废时置。北齐、北周复立江都县时,均隶属江阳郡。581年(隋开皇初年)后,江都县属吴州;589(隋开皇九年)直属扬州;605年(隋大业元年),隶属江都郡;620年(唐武德三年)江阳县并入,江都县又划分至兖州;742年(唐天宝元年)后,江都县又先后隶属广陵郡、江都府。 公元997年(宋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江都县属淮南东路,与广陵县同属扬州府,史称“一府两县”。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朱元璋占领南京后,江都县先后隶属淮海府、维扬府、扬州府。公元1731年(清雍正九年),析江都以西之地为甘泉县,同受治于扬州府。 1911年底,甘泉县又并入江都县。江都县抗日发主0成立后,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曾三次以通扬运河为界分县:1942年9月第一次分县,河北称江都县,河南称邗东县,1943年4月两县合并称江都县;1945年4月两县合并称江都县;1948年11月第三次分县,河北称江都县,河南又称邗东县,1949年1月两县合并仍称江都县。 建国后,江都县治所设于仙女镇(即今江都镇),当时江都县的辖境包括现在邗江区。1956年设仙女镇以西之地为邗江县。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江都撤县设市,江都从此翻开新的一页。现在江都市的辖境,北与高邮交界,东和东南与泰州市吡邻,西与扬州邗江区接壤,南与扬中隔江相望。 风土人情 “三月三”庙会是古镇仙女庙的传统“节日”。 据说,此会始于汉代。相传西汉末年,王莽造反,天下大乱,三月初三,汉高祖第九代孙刘秀被王莽追逃到蔡家庄一带,为一渔夫所救。后来,庄民感念刘秀的福泽,特建金龙王庙(乡民以为皇帝是金龙化身)。此后每年三月三,都有四乡八镇的村民前来烧香朝拜,渐而演变成庙会。也有人说这“三月三”与农事有关。农忙开始,乡民总是祈求风调雨顺,所以,这一天先祭奠一下龙王,以求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传说总归是传说,对于身居乡间,辛苦劳作的人们来说,这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庙会的来源并不重要,但这一自娱性的节日倒是令人向往。庙会那天,镇上的居民要事先邀请外地的亲友赴庙会。于是,方圆数十里的男女老少云集镇上,甚至扬州、南京一带的都市中人,也有乘车赶来的,场面煞是壮观。 这一日,龙王庙庙场四周,商贩云集,各种小吃遍布,诸种土产杂陈。耍猴的,舞刀枪玩棍棒的,打莲花落唱道情的……吆喝声、叫卖声、锣鼓声,还有孩子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合成了“庙会交响乐”,二三里外也听得见。庙前有一处平地,但见香客摩肩接踵,面容虔诚,烧香的、烧纸锭的,火光熊熊,浓烟升腾。庙堂内灯烛辉煌,香烟缭绕,钟磬悦耳,一片伽蓝香气。 10时许,行香开始,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起程了。只听锣鼓喧天,鞭炮震响。“马批”(充神马的人)赤着上身,穿红裤,脸涂花纹,口中横衔一枝五六寸长铁签(代马嚼口),手执四五尺长的铁棍,在神前跪拜踊跃,挥舞开道。其后是香火队,信徒们背着香袋,手执香火,排成4行,徐徐而行。只见烟雾缭绕,缥缈弥漫,如入仙境一般。紧随香火队之后是鼓乐队,乐师身穿青衫,腰束黄带,手执鼓、钹、笙、箫、弦子、二胡等乐器,演奏乐曲,但听鼓乐喧阗,清亮激越;丝竹和谐,悠扬动听;声伴乐和,优美悦耳,在半空中萦回不绝。接下来,是人数最多的化妆娱神的歌舞队,各种歌舞争奇斗胜,美不胜收。一出绚丽的“八美争艳”,把历朝的醉贵妃、病西施、笑褒姒、恨妲姬表现得各具个性。高架秋千上,穿红着绿的姑娘,忽上“九天摘星”,忽下“海底捞月”。最独特的要数龟蛇斗法和耍木头人戏的。龟蛇斗法中的龟蛇皆以人扮成,龟的笨拙,蛇的灵活,惟妙惟肖,令人捧腹。耍木头人戏的则靠一根扁担,扛着一个小台子,周围有布挡,上面挂有一排排尺把长的小木偶,台前挂有一个小布帘,艺人在布挡下面一手牵引线,一手敲大锣,嘴里唱着台词,台上的小木偶就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什么《猪八戒招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集生、旦、净、末、丑和文场、武场于一身,其景令人陶醉。走在行香队伍最后的,是那些逢大难不死的劫后余生者,他们身穿大红囚衣,口里喃喃念语,三步一跪,五步一叩,感谢神明恩宠,祈祷保佑平安,虽为愚昧之态,但拜者都是心虔志诚。行香队伍吹吹打打,热热闹闹,行一程停一阵,停一阵行一程,缓缓地绕镇一周后再返回龙王庙,此时已是红日偏西…… “三月三”是庙会也是集场,十里方圆,处处是货摊,吃、穿、用、耍,琳琅满目,五彩缤纷。从正月起,外地商贸和手工业者,即分水陆两路,或肩挑驴驮,或推车乘船,从四乡八镇涌向仙女庙,其中有土特产品、农副产品、农具,也有一些小商品。最多的是“窑货”和“水鲜”,窑货即宜兴一带的大缸、沙缸、砂锅、绿瓮、锅碗瓢盆等,水鲜则是宝应一带的藕、荸荠,所以“三月三”的江都集又称为窑货集和八鲜集。而通州大布及本地的家机布也倍受欢迎。赶集的人几乎个个都拿着购来的物件,尤其是农民,扛着买来的崭新农具,眉飞色舞,喜气洋洋,那神情,远胜于刚看了一场社戏。 “三月三”龙王庙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精心组织、规模盛大的“三月三”新庙会。届时,各地商贾、群众云集江都镇大街上,有来卖货的,有来买物的,有来看热闹的,有来采风的,还有来谈对象相亲的,万头攒动,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集市上各种货物应有尽有。许多部门、单位借此机会,纷纷走上街头,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农民在集市上不仅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还能在无形之中受到文明的熏陶。 经济概况 江都历史上是农业大县,改革开放以来,一、二、三产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保持稳步增产,花木、畜禽、水产等多种经营生产形成了自身特色。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主体,形成了机械、电子、纺织、化工、建材、造船等行业,出现了一批重点企业和名特优新产品。建筑业是江都的传统优势产业,有10万建筑大军分布在全国各地,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批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市场,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配套齐全,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0亿元,财政收入18.3亿元,连续5届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农业调整步伐加快,形成了花卉苗木、优质蔬菜、特种水产、特畜特禽、优质稻米五大特色,其中花木面积突破10万亩、销售收入5亿元。建成千亩以上农业园区10个。拥有农业 “ 三品 ” 品牌100多个。建成省首批生态农业县(市),12个 “ 全面小康村 ” 先行村基本达标。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冶金、石化医药、船舶制造及配套件四大支柱行业。建筑业总产值达130亿元,江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独立承建的西安高新广场火炬创业园工程、参建的北京印钞厂迁建工程双获“鲁班奖”,一级资质以上企业发展到11家。三产服务业迅速兴起,专业市场蓬勃发展,社区服务、中介服务逐步完善。建成超亿元市场8个,其中苏中商贸城成交额超15亿元。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收入7500万元。京江大酒店成为苏中、苏北县(市)中首家四星级旅游饭店。经济外向度不断提升,现有宏运、华达、嵘泰、冈本等外商投资企业200多家,全市外贸企业有230多家, 船舶、机电、纺织服装、轻工工艺等产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2005年,完成协议利用外资3.4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利用民资70.5亿元,利用国资2亿元,实现自营出口额1.36亿美元,实现外经营业额2620万美元。 行政区划 江都市地处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运河,京沪、宁通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华东地区最大的50万伏变电所、南水北调东线源头、亚洲引排能力最大的引江水利枢纽工程均在境内,是苏中、苏北地区重要的交通、电力、水利枢纽;总面积133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7.2万人。 Jiangdu Shi 0514 321088 225200 市人民0驻仙女镇 2004年底,江都市辖23个镇。 2006年末,全市设有13个镇,分别是:仙女镇、小纪镇、武坚镇、樊川镇、真武镇、宜陵镇、丁沟镇、郭村镇、邵伯镇、丁伙镇、大桥镇、吴桥镇、浦头镇,64个居民委员会,309个村民委员会。 以下地名与江都区面积相当: 江都区特产与美食 邵伯菱 滨江鲥鱼 江都河豚 -方酥 邵伯龙虾 翡翠烧卖 杨州玉器 笋肉锅贴 到江都区必去著名景点 龙川广场 渌洋湖自然保护区 扬州现代花木园 邵伯铁牛 扬州许晓轩故居 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 真武庙大殿 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 江都区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江都区怎么看? ---说两句吧!
|
||||||||||||||||||||||||||||||||||||||||||||||||||||||||||||||||||||||||||||||||||||||
江苏扬州江都区相关的区县/乡镇/街道地图: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