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东北与万州相邻,西接垫江县,东南与石柱县毗邻,西南与丰都县接壤,北与梁平县为界。东经107°3′至108°14′,北纬30°03′至30°35′,东西长66.45公里,南北宽60.15公里,幅员面积2183平方公里。境内低山起伏,溪河纵横交错,其地貌由金华山、方斗山、猫耳山三个背斜和其间的拔山、忠州两个向斜构成,最高海拔1680米,最低海拔117米,属典型的丘陵地貌。浩荡长江,穿流而过,流径88公里,汇合溪河28条。
忠县地处暖湿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山地气候。温热寒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10℃年积温5787℃,年均温18.2℃,无霜期341天,日照时数1327.5小时,日照率29%,太阳总辐射能83.7千卡/平方厘米,年降雨量1200毫米,相对湿度80%。
忠县是三峡工程移民搬迁重点县,老县城三分之二将被淹没,通过移民搬迁建设,忠县将彰显“一城两岸、带状组团、山水园林、桥岛特色”,重温三峡库区惟一兼山城特征、桥城景观、水城神韵、岛城风貌、月城形象的"东方威尼斯"中等城市。辖28个乡镇,总人口98.47万。其中以汉族为主,有土家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
【行政区划】
忠县22个镇、5个乡、1个土家族乡。
忠州、新生、任家、乌杨、洋渡、东溪、复兴、石宝、汝溪、野鹤、官坝、石黄、马灌、金鸡、新立、双桂、拔山、花桥、永丰、三汇、白石、黄金22个镇 金声、兴峰、石子、涂井、善广5个乡和磨子土家族乡1个
【历史沿革】
西周属巴国地;秦属巴郡; 汉置临江县,王莽时改称临江,仍属巴郡。 汉献帝时改属永宁郡; 梁大同六年(540年)于县设置临江郡,属楚州;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于县设置临州,辖二郡三县,临江县隶临州临江郡; 唐贞观八年(634年)置忠州,以意怀忠信为名。 唐天宝初年(742年)改为南宾郡. 唐乾元初年(758年)复为忠州,属山南道,州郡治地临江县; 宋初名忠州南宾郡,属夔州路。 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升为咸淳府,设府治于皇华州(今顺溪乡皇华村)管五县。 元朝恢复忠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属重庆路。 明洪武初年(1368年)以州治,临江县省入州,属重庆府。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忠州为直隶州,1913年改忠州为忠县。 1914年归属四川省东川道。 1949年12月7日解放,属万县专区。 现隶属重庆市。
G50沪渝高速公路忠县长江大桥
【资源经济】
忠县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18种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其中天然气储量500亿立方米,现年产气7亿立方米;岩盐4亿吨,盐层厚度均在60米以上;氧化钙平均含量在52%以上;石灰石储量44亿立方米。 忠县是国家商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品粮、瘦肉型猪、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和重庆市粮食、生猪、晒烟、柑桔、蚕桑、苎麻生产基地县。全县土地资源、林业资源、人力资源等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忠县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有"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的"江上明珠"石宝寨,有"江中仙岛"皇华城,有"人间胜地"白公祠,有绝代珍奇"丁房阙"、"无名阙",有省级森林公园天池山。风景秀美的翠屏山有曾为"忠州别驾"的唐代贤相陆贽之墓,近年发掘的干井镇中坝遗址被专家誉为"中国活的二十四史"。 2007年,忠县经济发展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增速快,GDP增速达到17.6%,列渝东北第一,连续6年实现历史上少有的“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3.3%,经济总量突破60亿大关、达到61.58亿元,是2002年的1.9倍,人均GDP迈上了1000美元台阶;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31亿元,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是2002年的3.4倍,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达到51.41亿元,2002年只有10.28亿元,相当于在2002年的基础上再造了“三个忠县工业”。二是势头强,后劲足。忠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与当地的资源对接较好,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通过几年的探索,忠县已经找到了从落后到争先的路子,已经越过了财政负债、产业极度空虚、农民增收困难等几个阶段。产业构架、经济构架基本形成,2008年将迎来更好地发展势头。三是亮点多,变化大。在农业、工业、城镇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忠县将围绕'3531'发现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对外开放、和谐发展天地药业生物制药战略,打造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库区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库区机械制造业基地、库区重要的交通物流集散基地、国内知名文化旅游度假基地,实现经济总量、工业产值、财政收入翻番,建设渝东生态经济高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及定位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0%以上,期末达到90亿元,经济总量较"十五"末翻一番,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国民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21.9:40.9:37.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4%;城镇人口达到28.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0.0%以上;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创建市级卫生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初步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年均增长10.0%、11.0%,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实现"和谐忠县"、"魅力忠县"。
【城镇建设】
十五期间, 人文忠州,三峡水城是忠县城镇建设发展变化最大的五年。城镇建成区由15.3km2拓展到25.2km2,增长了61.4%;城镇人口由14.7万人增加到23.6万人,增长了60.5%;城镇化率由15%提高到24.5%,增长了9.5个百分点。“一城两岸、带状组团、山水园林、桥岛特色”的县城和其他小城镇群建设已初具规模,且该县新农村建设迈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坚持规划指导建设、建设遵循规划的方针,相继完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和石宝、汝溪两个中心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水坪控详规划、甘井沟风景名胜区规划、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等46个规划的编制;完成了北门步行街等22个小区规划。科学确定了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重点、以长江和陆路交通干线为轴线展开的城镇体系网络结构,勾画了到2020年把该县建设成为城镇人口达47万、建成区面积达40km2的城镇格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绩突出。该县共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2.58亿元,完成重点建设项目41个,新建长江大桥等城市桥梁5座,新建城市道路近50km,新增集镇道路70km;人均绿化面积达1.47 m2;新建华怡广场、红星广场等4个城市广场;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和2座垃圾处理厂。 城镇房屋建设创历史之最。新建改建各类房屋297万m2, 总投资达15亿元;竣工房屋面积252万m2,是“九五”期的2倍;拆除危旧房屋40万m2,新增建筑面积131万m2。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5 m2增加到25 m2。中博新城、澜凯山水华府、比富丽山庄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使城镇居住环境从“居者有其屋”的简单满足,发展到“居者优其屋”的选择性要求。 小城镇建设发展势头良好。在“十五”期间,该县小城镇建成区面积由12.7km2扩展到16.3 km2 ,旧城改造近1.2km2;新建水厂9个,新建车站10个,新增农贸(集贸)市场36个,休闲绿化广场3个 ,集镇道路、绿化、管网等设施基本配套完善。建成农民新村92个,其中双桂镇仁和、东溪镇双星、新立镇双柏等农民新村已形成集贸市场。
【科学教育】
中学教育:重庆市忠县中学(原名四川省忠县第二中学)、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甘(gan 念四声)井中学、实验中学、汝溪中学、东溪中学、黄金中学、新立中学、官坝中学、石宝中学、三汇中学、马灌职业高级中学、乌杨中学 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忠县中学、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 初中教育最强中学:甘(gan 念四声)井中学、重庆市忠县中学、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
人文忠州,三峡水城
【文化旅游】
打造“半城文化” 去年11月中旬,浙江义乌人、博士研究生朱晞颜就任忠县县委书记。朱晞颜提到“库区大部分移民区县的老城或被淹没或已搬迁,以后要看三峡移民前的文化,只有忠县的老城风貌留存最多,面积最大。”朱晞颜走进忠州大多数市民都不以为然的老城,提出一种全新的理念,“我们要重点打造‘半城文化’,保护好旧城的原貌,吸引外面的人到忠县旅游,以带动全县父老乡亲致富。”一座老城也是旅游资源?那墙体斑驳的古老民居也能吸引游客?忠县人在疑惑中思索,在思索中迟疑。“忠县除了石宝寨、天池森林公园、白公祠、皇华城,还有什么?”一直以来,忠县人都在做着旅游产业梦,却又苦于资源“先天不足”而寻路无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要体现差异性,我们最不看重的古城,恰恰是我们独有的资源。”朱晞颜提出,“以创意的思维,依托现有的半城,打造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内陆开放型生态经济高地,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符合党的大政方针,符合忠县发展实际。” 一个地方的发展,思路非常关键。三峡库区闻名世界,差异性就是价值所在。忠州“半城”拥有反映三峡库区原始古城风貌的惟一尚存的街道和建筑,必将吸引外界关注的目光。围绕石宝寨、中国柑橘城、白公祠、井河、天池森林公园等历史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以及民俗风情,大气魄、大手笔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忠县就有大文章可做。 忠县人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相关知识,开始谋划以现存的老半城为载体,融合以巴蔓子为代表的巴文化、以严颜为代表的忠文化、以井沟遗址为代表的盐文化、以天池山法国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三峡库区移民精神为主的移民文化等,以“忠”、“义”二字诠释当地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让游客来忠县便可实现探索、消费和体验三峡库区悠久的历史文化。 石宝寨 石宝寨位于重庆忠县境内长江北岸边,距忠县城45千米。此处临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谭宏起义,据此为寨,“石宝寨”名由此而来。 石宝寨塔楼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十分奇异。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寨顶石刹)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原建9层,隐含“九重天”之意。顶上3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所建,石宝寨也是中国目前仅存的几座木结构建筑之一,被称“世界八大奇异建筑”。 投资八千余万元人民币的石宝寨保护工程——石宝寨围堰。工程完工后,石宝寨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盆景”和江中“小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