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区拱辰街道常庄村所在地市的区县/乡镇/街道地图:北京市 区县地图 街道地图 乡镇地图(辖16市区、2县。共130个街道、36个地区、136个镇、18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注:地区即乡或镇,是同一块地方、两块牌子,分别负责辖区内居民和农民的管理) 东城区(辖10个街道) 西城区(辖7个街道) 崇文区(辖7个街道,现合并到东城区) 宣武区(辖8个街道) 朝阳区(辖23个街道、20个地区(19个乡、1个民族乡)) 丰台区(辖14个街道、2个地区、2个镇、3个乡) 石景山区(辖10个街道) 海淀区(辖22个街道、2个地区(乡)、5个镇) 门头沟区(辖4个街道、9个镇) 房山区(辖4个街道、1个地区、14个镇、6个乡) 通州区(辖4个街道、10个镇、1个民族乡) 顺义区(辖6个街道、19个镇) 昌平区(辖2个街道、15个镇) 大兴区(辖3个街道、4个地区、14个镇) 怀柔区(辖2个街道、3个地区、9个镇、2个民族乡) 平谷区(辖2个街道、3个地区、11个镇、2个民族乡) 延庆县(辖11个镇、4个乡) 密云县(辖2个街道、17个镇、1个地区(民族乡)) |
|||||||||||
![]() 北京房山区拱辰街道常庄村![]()
常庄村
常庄村为房山区唯一的纯回民村,明代成村,因姓得名。但目前该村没有常姓村民,而以胡、许姓为多。该村位于房山区东北部,京广铁路以东1.5公里处。东南1.3公里为徐庄,东北1.2公里为东杨庄,西南1.5公里即黒古台村,西北1公里是纸房村。原为良乡镇的一个行政村,现在隶属于房山区拱辰街道办事处管辖。1983年设立村民委员会。村处平原,海拔39.9米,村内主街道为东西向,居住比较集中。村西南部建有清真古寺一座,有专职阿訇一名,现仍有礼拜活动。该村耕地为黏土性土质,主产小麦、玉米。1939年曾遭水灾,1972年遭雹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常庄村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1989年以来,该村变化更为显著。1997年,政府扶植、各界人士捐助,村委会组织,对清真寺进行了翻修改建,改善了伊斯兰教民进行正常的民族宗教活动的条件。2001年打了深水井,满足了村民生活、生产用水,吃上了放心水。村中的主街道进行了拓宽,铺上了水泥路面,安装上了路灯,各条胡同都硬化了路面。2004年在清真寺北面建起了健身广场,现代化的健身器材样样俱全,村民免费使用。家家户户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话、手机已经普及。 2001年房山区高教园区建设,常庄村全部土地都被划入规划建设范围。村民不再以种田为业,青壮年劳动力主要以运输业、餐饮服务业、回民熟食加工、养殖业等为主。村集体免费为每一名村民供应足量的米、面、食用油等基本生活用品,老弱病残等-,还可享受集体给予的生活补贴。村民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2003年为了支持高教园区建设,村民异地整体迁移,村集体出资在房山区窦店镇南柳村购买80亩地作为异地,在一个月内全部迁移完毕。为了方便村民扫墓,村集体购买一辆面包车供村民使用。 2005年良官路修建,该路从良乡至官道,贯通南六环路,为一条上下三条车道并行的公路。从常庄村西部穿过,涉及部分民宅拆迁。2006年建成,此路建成大大改善了常庄的交通运输条件。 2008年,常庄村作为城中区改造的村之一,新村建设规划获批准。不久的将来,村民们将告别祖祖辈辈居住的低矮简陋的平房,搬进现代化的新楼房,真正享受城里人的生活。 还有11个地名与常庄村同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