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杨浦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东部,地处黄浦江下游。东、南面濒临黄浦江,由一代伟人邓小平亲笔题名的杨浦大桥一跨过江,与当今中国开发的热土——上海浦东新区紧紧相连。杨浦大桥和大连路隧道相互平行,它是杨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杨浦区东北、东、南隔黄浦江与浦东新区相望;西以公大连路、大连西路、密云路、逸仙路与虹口区相邻;西北以原江湾机场与宝山区接壤。区域面积为60.73平方公里,是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一个区。全区辖定海路、大桥、平凉路、江浦路、四平路、控江路、延吉新村、长白新村、五角场、殷行、新江湾城共11个街道办事处及五角场镇人民政府,下设居民委员会305个。现有常住人口119.48万。杨浦区区委书记陈安杰、区长金兴明。杨浦区区政府位于江浦路549号。
【行政区划】
杨浦区辖定海路、大桥、平凉路、江浦路、四平路、控江路、延吉新村、长白新村、五角场、殷行、新江湾城共11个街道办事处及五角场镇人民政府,下设居民委员会305个。
【历史沿革】
宋初,今虬江以南,隶华亭县。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朝廷批准设上海县,下辖五乡,区境为上海县高昌乡。今虬江以北,先后隶属昆山县和嘉定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从嘉定县析置宝山县,区境北部属宝山县殷行乡和江湾乡一部分。民国元年(1912年)虬江以北属宝山县殷行乡。虬江以南,租界线以北属上海县引翔乡。民国16年上海特别市成立,引翔、江湾、殷行3乡划归上海特别市。次年7月,改为引翔、江湾、殷行3个区。民国34年抗战胜利,分属新市街区和江湾区。1952年。新市、江湾两区合并为江湾区。1956年,隶北郊区。1958年,撤消北郊区,该地区从1956~1984年先后划入杨浦区。 南部原为上海县高昌乡23保的一部分。清同治二年(1863年)黄浦江以北,杨树浦港以西,杨树浦路一带为美租界。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英美租界合并称公共租界,向东扩展,由周家嘴路,自西向东到顾家口(今平凉路底)划一直线,为租界界线。民国31年,日军、汪伪占有租界。抗战胜利,设置上海市19、20两区(榆林和杨树浦两个区)。1960年杨浦、榆林两区合并为杨浦区。 浦东地区,清宣统二年(1910年)实行部章城镇乡自治,始称东泾镇,属上海县。民国元年,实行省章乡自治称洋泾市。民国17年7月改称洋泾区。上川路以东属高桥区,以西属洋泾区。1952年,分属高桥、东昌两区。1956年并入东郊区。1958年撤东郊、东昌区,成立浦东县。1960年撤浦东县,浦东大道以北的沿江地带划归杨浦区,建立沪东街道办事处。1984年划入川沙县东沟以西,荻柴浜以北,上川路以东地区,划出海防新村,成立歇浦路街道办事处,1993年3月,歇浦路街道划归浦东新区。 五角场北部的江湾军用机场1994年6月起正式停飞,1997年4月30日机场用地交还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隶属杨浦区,区境始成现状。
【经济概况】
杨浦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商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绩,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显著增强。 杨浦区商贸业发展相当迅猛,经济迅速崛起。现已形成五角场市级副中心、控江路区级商业中心、各大中高档居住区所杨浦区板块划分图附有的商业街所构筑的杨浦商业区域。在杨浦各个板块中,一大批国际和国内的大型商业企业已纷纷进入杨浦,上海第一百货、华联、友谊等集团和英国的百安居、法国的欧尚、台湾的大润发已在区域内开设多家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全区商业用房面积已达106万平方米。同时有力推动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的建设,大力吸引外资企业地区总部、投资公司、研发中心等落户杨浦,推进西门子、德国大陆集团及北美广场项目的建设,发挥大连路现代服务区总部研发集聚区的溢出效应以完全释放杨浦的经济活力。 而东外滩世博水门之一的复兴岛,将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康体中心、国际休闲娱乐中心、游艇俱乐部、水上巴士码头等景观建筑物。而位于江浦路末端的渔人码头将会建造一幢162米的塔楼“越鱼”,引进五星级酒店和甲级写字楼;一幢7层的综合商业体“游鱼”,涵盖许多大型商业机构,还有一个文化博物馆;这个长约700米的沿江区域全部作为公共岸线对外开。这些东外滩板块内的设施与规划将促成杨浦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将会为杨浦经济带来新的强力增长点。并且开发“东外滩”也是上海今后几年实现城市新一轮腾飞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上海市重点开发黄浦江“4+1”地区中的一部分。到时,这里将和浦西滨江连成一片,构成一条立体的浦江风景线,打造上海又一个经济增长引擎。 随着2010年1月10日杨浦区获得“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殊荣,这也正式标志了杨浦区已完成了从“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的为时6年的华丽转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已连续三年雄居中心城区之首。在2009年上半年的金融形势严峻时期,杨浦的知识产业却保持30%的增幅,区级财政收入增幅首次在上海全市中心城区中名列第一。联合国副秘书长甘巴里说:“杨浦老工业城区转型和‘三区联动’策略,不仅可作为标志性的改革模式在中国其他地区运用,更可以指导世界其他地区实现经济的再飞跃。
【交通概要】
区域内交通道路完善。区内道路近200条,呈典型的网格状布局,总长度230余公里,其中有杨树浦路、长阳路、周家嘴路、控江路、中山北二路——松花江路、邯郸路——翔殷路、殷高东路——嫩江路、殷行路等横向主干道;军工路、中原路——营口路——隆昌路、淞沪路——黄兴路——宁国路、四平路——闸殷路、江浦路、大连路等纵向主干道。区内密集的公交线路,可通往市区各繁华地段。内环高架路、中环路、逸仙高架路把杨浦与市区各处紧密联系在一起,翔殷路隧道、杨浦大桥、军工路隧道(建设中)、大连路隧道大大缩短了浦西与浦东之间的空间距离,出行和处理公务更便捷。 杨浦大桥位于黄浦江下游段,距吴淞口20.5公里,离外滩5.3公里,与南浦大桥相距11公里,是黄浦江上的第二座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径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大桥以其线条流畅、动感强烈的设计造型横跨浦江,成为上海的一个门户特征。 杨浦大桥体现了我国建桥技术在最新桥型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 杨浦大桥于1993年10月竣工通车,她与南浦大桥遥相呼应,是内环线高架连接浦东与浦西的过江枢纽,总长为7654米,跨径为602米,主桥长1172米,犹如一道横跨浦江的彩虹在世界同类型斜拉桥中雄居第一。 桥宽30.35米,共设6车道。塔的两侧32对钢索连接主梁,呈扇面展开,如巨型琴弦,正弹奏着巨龙腾飞的奏鸣曲。 杨浦大桥为双塔双索叠合梁斜拉桥。呈倒“Y”形的主桥塔高208米,邓小平同志在94岁高龄时特为杨浦大桥题写的桥名镶嵌在主塔三角区内。 杨浦大桥的设计日通过能力为4.5万辆机动车,离浦江水面为48米,桥下可畅通万吨级以上船舶。
【自然地理】
一、地 貌
地境成陆于唐宋宋初。据北宋郊直《吴门水利书》记载:吴淞江南岸有18条支流汇入。最东几条为上海浦、下海浦、南及浦、江芒浦、烂泥浦,各捕之间距离为5—7里。据此推断,北宋时烂泥浦已在今复兴岛之东。又据区境西北部景德观(今万安路小学)重修碑文记载:原为龙神庙,庙门坐西朝东,面海而立,建于北宋初期。又区境南部太平教寺吟兰州路3问号),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是区内最早建造的佛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一定的开发。 区境是长江三角洲前沿冲积平原,是较早的滨海平原一部分。长年累月,长江挟带大量泥沙,经波、潮、流的作用,沉积成陆。靠近黄浦江下游左侧系河口沙滩、沙岛,后经吹泥填土,人工堆积成周家嘴岛岭复兴岛)、和共青森林公园。走马塘以北与虬江之间为古吴世江下游,江宽数华里,因泥沙冲击,逐渐淤塞。明初改道后,形成夹沙泥草甸土,经农民长期耕作,南境发育成菜园主,北境发育成水稻上。 二、地 质
1、工程地质 区境大部分为河流冲积层工程地质区。表层为黄褐色粉土质亚砂土,下层为青灰色细砂层。地基承载力8—14吨/平方米。沿邯郸路、翔殷路以北(包括南近走马塘地区)、中原路至殷行路与闸殷路交汇处以西的地区,为河口滨海冲积平原工程地区。表层为褐黄色、棕褐色亚砂土,厚约2—4米,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8—14吨/平方米。下层为灰色粉土质粘土。局部含淤泥质。该工程地质区,大致在邯郸路、翔殷路以北,硬土层埋深小于30米;以南硬土层埋深大于30米。 2、水文地质 区境潜水位一般埋深0.5—1.5米(沿江埋深1.0—1.5米),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及重碳酸——氯——钙——钠型水。矿化度小于1.0克/升。单位涌水量0.02升/秒米,渗透系数0.06—0.08米/昼夜(河口滨海冲积平原区为0.04—0.11米/昼夜)。浅部承压食水组食水层顶板埋深大致从大连路、惠民路交汇处与黎平路南端划一条直线。以南沿江地区及场中路——嫩江路——线以北地区,一般小于70米,其他地区一般大于70米。食水层厚度20—40米。食水岩性为灰色细砂、中砂夹砾石。单井出水量(井径10英寸,水位降深5米时的水量)3000—5000吨/日,水质硬化度小于1.0克/克(淡水)。 3、地 震 区境位于华北地震区东南边缘,地震强度中等,频度较低。地震活动伴随大区地震而起伏,曾有影响。但成陆至今,未直接发生过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