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黄浦区位于上海市市中心。东和南隔黄浦江与浦东新区相望;西与静安区、卢湾区接壤;北以苏州河为界,与虹口区、闸北区为邻。总面积12.41平方千米【其中黄浦区的陆地面积11.13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34平方千米】。总人口53.89万人(2008年)。区人民政府驻延安东路300号。邮编-200001;代码-310101;区号-021。拼音:Huangpu Qu。
黄浦区万商云集、市场繁荣,是全国闻名的商贸购物中心。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华联商厦、新世界城、亚一金店、绿波廊、华宝楼古玩等上海有名的商店开设在黄浦区。南京路是蜚声中外的"中华商业第一街"。福州路、北京路、西藏路、金陵路、黄河路、云南路等著名特色商业街造就了区域经济的活跃和繁华。 黄浦区是上海的金融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花旗银行、曼谷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侨银行、东亚银行等63家中外银行开设在本区。
【行政区划】
黄浦区辖6个街道:南京东路街道、外滩街道、半淞园路街道、小东门街道、豫园街道、老西门街道。
【历史沿革】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在区境南部建立上海县署;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区境北部先后开辟为英租界和法租界,开始有“南市”、“北市”之说。1927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南市老城厢地区划入沪南区管辖。在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后的沦陷时期,沪南区改称为南市区。 1945年抗战胜利后,区境为上海第一区(黄浦)、第二区(老闸)、第三区(邑庙)、第四区(蓬莱)。当时上海市政府将全市分设30个区,第一区因濒临黄浦江,又以江名黄浦为区名,这是黄浦区得名之始。南市老城厢地区划为邑庙区、蓬莱区。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两区分别接管,并建立区人民政府,1959年12月邑庙、蓬莱两区合并为南市区。1956年,黄浦、老闸两区合并为黄浦区;1959年,邑庙、蓬莱两区合并为南市区;1993年,黄浦区、南市区原浦东地区划归浦东新区。2000年,黄浦、南市两区拆二建一,成立新的黄浦区。黄浦区委、区政府驻地:延安东路300号。
【社会发展】
黄浦区是上海的行政文化中心。上海市政府、市人大及市政府众多机构都设在本区。境内有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美术馆等著名文化设施,以及大世界游乐中心,有中国剧场、人民大舞台、共舞台、逸夫舞台等"上海四大剧场",还有著名的大光明电影院等专业影剧场。 黄浦区是上海主要的交通集散中心之一。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和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在我区人民广场站交会。上海的公交线路在我区形成网络中枢。上海的内环线高架道路中的延安高架道路和南北高架道路在该区相交。地上、地下和空中的立体交通网络使我区的交通运行四通八达、十分便捷。 黄浦区是上海的旅游热点之一。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外滩,使中外游人流连忘返。民族风格浓郁且古色古香的豫园商业旅游区以其规模效应,吸引了四海宾客。新建成的南京路步行街是国内外的旅游者购物、休闲、观赏的好去处。号称“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欧式建筑群,以及文庙、九间楼、书隐楼、古城墙等明清建筑。区内还有中共中央驻上海办事处、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卅惨案纪念碑、四明公所牌楼、三山会馆、豫园点春堂等革命斗争史迹,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8处。黄浦区五教齐全,宗教场所有沉香阁、城隍庙、白云观、董家渡天主堂、小桃园清真寺、沐恩堂等。
【黄浦名街】
南京路步行街:南京路步行街东起河南中路,西至西藏中路,全长1033米。2005年末,沿街有商业企业65家,营业面积逾35万平方米。 北京路生产资料街:2005年,北京路生产资料街和周边20余条支马路形成专业商圈。经营范围包括机电设备、机械配件、各类工具等20余个行业60余个大类,集聚数万种机电、机构产品和专业零部件。电子产品专业市场成为新的特色行业。 上海老街:上海老街位于方浜中路,建于1998年,东起中华路、人民路,西至河南南路,全长825米,1999年被市商业委员会命名为商业专业特色街。 豫园商业旅游区:2005年,豫园商业旅游区推进结构调整,“商旅文”联动,豫园大酒店、庙前广场等项目按进度实施,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完成。 金陵路商业街:金陵路商业街自外滩到成都路全长2653米。共有网点300余户,主要集中在盛泽路至西藏路段。 云南南路美食街:云南南路美食街以小绍兴大酒店为龙头,拥有小金陵盐水鸭店、鲜得来排骨年糕店等
【名字由来】
“黄浦”的地名得名于“黄浦江”:黄浦江,南宋名“黄浦”,清代始称“黄浦江”,源自今上海市西部淀山湖,流经十一区,至北部吴淞口注入长江,为上海最大的河流,被誉为上海的“母亲河”。1945年建区时,以境东河名命名为“黄浦区”。
【历史文化】
1.福州路文化街的源流和发展
上海开埠时,福州路是黄浦滩旁东西向的土路,最初为外滩至界路(今河南中路)一段,筑成泥砂石子马路,因附近设有基督教伦敦会传教机构,当时名“布道路”、“教会路”。 2.南外滩的变迁
2002年1月,黄浦江综合开发世纪工程正式启动,为南外滩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黄浦区旧区改造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史话
南京路是上海商业的象征,也是上海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万商云集的寸金宝地,也是国内外购物者的天堂。南京路凭借其风格迥异的商厦、先进的装备设施、繁花似锦的橱窗、琳琅满目的商品、现代化的管理、舒适的购物环境 3.外滩
外滩是上海的象征,是上海城市近代化的起点。 上海开埠后,西方殖民者在黄浦滩沿岸修筑马路,筑成黄浦滩路。西方侨民将其唤作“The Bund”,中国人译之“外滩”。 4.豫园
豫园,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南面和西面与城隍庙和豫园商城毗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江南古典园林的瑰宝,被誉为“奇秀甲于东南”,蜚声中外,是上海著名的旅游胜地。 5.人民广场
上海市最中心的地域——人民广场,在解放前是众所周知的“跑马厅”。上海开埠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英租界第一次扩张时,今广场东部的现西藏中路为其西界。
【一带三区】
“一带”:外滩沿黄浦江发展带,是上海最具活力的黄金水岸线。北起外滩源苏州河口,南到江边路,西至四川路、人民路、中华路和中山南路等沿线(见附图),岸线长度6.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不含世博园地区)。区域内现有商务楼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老大楼92幢,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是上海城市景观纵轴——黄浦江岸线的核心部分,是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是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大集聚带之一,是上海最重要的南北向交通走廊,也是黄浦区直接接受世博会辐射以及进行世博功能配套的重点地区。将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升金融贸易功能,拓展高端商务商业功能,补充特色娱乐功能,开拓博览文化功能,成为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亮点和黄浦未来发展的增长极。 “三区”:经典的南京路地区、传统的豫园地区和未来的世博园地区。 南京路地区,是集中体现城市活力的商务商业核心区。北起北京西路与苏州河,南至金陵路、淮海东路与人民路,东起四川中路,西至成都路,区域面积约3.2平方公里。区域内现有商务楼总建筑面积356万平方米,其中,甲级商务楼22座,建筑面积约160万平方米;老大楼124幢,总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要利用多个传统中心以及现代服务业汇聚的优势,传承经典,渗透发展,重塑功能,聚合做强,进一步强化商业商务和现代服务功能,成为上海高档商业商务聚集的标志性地区之一,展示上海中心城区的繁荣繁华。 豫园地区,是上海700年历史发源地——老城厢的核心,是传承上海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是上海最具传统特色的市级商业中心。东、北起中华路与人民路,西至河南南路,南到复兴东路,区域面积0.72平方公里。区域内现有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楼宇12座,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整个豫园地区又可以分为5.3公顷的“内圈”、43.7公顷的“中圈”和23公顷的“外圈”。“十一五”期间,将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旅游资源,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文化内涵,调整商业结构,完善旅游要素,提升商业商务功能,形成商旅文互动效应,成为充分体现上海历史魅力的国际化商业文化旅游区。 世博园地区(黄浦范围),是面向未来、提升形象、形成黄浦发展动力的区域,是推动黄浦经济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东起南浦大桥,西至江边路高雄路,北到中山南路,面积约1平方公里。将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开辟博览文化功能,完善城区功能结构,优化发展格局,改善地区环境品质,成为体现未来发展动力的现代化博览文化区,全方位提升黄浦区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