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地图 www.33map.net
首页 | 北京市 | 上海市 | 天津市 | 重庆市 | 河北省 | 山西省 | 陕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贵州省 | 四川省 | 云南省 | 甘肃省 | 黑龙江 | 内蒙古 | 广西 | 宁夏 | 青海省 | 新疆 | 西藏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
首页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百度地图
google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33地图 >> 中国地图 >> 安徽省 >> 池州市   池州市地图
地图搜索
请在左边列表切换城市,鼠标滚轮放缩地图、拖动平移地图。



  • 池州市
    ├ 贵池区
    ├ 石台县
    ├ 东至县
    ├ 青阳县
  • 安徽省
    ├ 合肥市
    ├ 亳州市
    ├ 淮北市
    ├ 宿州市
    ├ 阜阳市
    ├ 蚌埠市
    ├ 淮南市
    ├ 滁州市
    ├ 六安市
    ├ 铜陵市
    ├ 芜湖市
    ├ 马鞍山市
    ├ 安庆市
    ├ 池州市
    ├ 宣城市
    ├ 黄山市

  • 中国
    • 北京市 (辖区)
    • 上海市 (辖区)
    • 天津市 (辖区)
    • 重庆市 (辖区)
    • 河北省
    •   ├ 石家庄市
        ├ 承德市
        ├ 张家口市
        ├ 秦皇岛市
        ├ 唐山市
        ├ 廊坊市
        ├ 保定市
        ├ 沧州市
        ├ 衡水市
        ├ 邢台市
        ├ 邯郸市
    • 山西省
    •   ├ 太原市
        ├ 大同市
        ├ 长治市
        ├ 阳泉市
        ├ 晋中市
        ├ 晋城市
        ├ 忻州市
        ├ 朔州市
        ├ 临汾市
        ├ 运城市
        ├ 吕梁市
      陕西省
        ├ 西安市
        ├ 宝鸡市
        ├ 咸阳市
        ├ 铜川市
        ├ 渭南市
        ├ 延安市
        ├ 榆林市
        ├ 汉中市
        ├ 安康市
        ├ 商洛市
      辽宁省
        ├ 沈阳市
        ├ 大连市
        ├ 鞍山市
        ├ 抚顺市
        ├ 本溪市
        ├ 丹东市
        ├ 锦州市
        ├ 营口市
        ├ 阜新市
        ├ 辽阳市
        ├ 铁岭市
        ├ 朝阳市
        ├ 盘锦市
        ├ 葫芦岛市
      吉林省
        ├ 长春市
        ├ 吉林市
        ├ 四平市
        ├ 辽源市
        ├ 通化市
        ├ 白山市
        ├ 松原市
        ├ 白城市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江苏省
        ├ 南京市
        ├ 无锡市
        ├ 徐州市
        ├ 常州市
        ├ 苏州市
        ├ 南通市
        ├ 连云港市
        ├ 淮安市
        ├ 盐城市
        ├ 扬州市
        ├ 镇江市
        ├ 泰州市
        ├ 宿迁市
      浙江省
        ├ 杭州市
        ├ 宁波市
        ├ 温州市
        ├ 嘉兴市
        ├ 湖州市
        ├ 绍兴市
        ├ 金华市
        ├ 舟山市
        ├ 台州市
        ├ 衢州市
        ├ 丽水市
      安徽省
        ├ 合肥市
        ├ 亳州市
        ├ 淮北市
        ├ 宿州市
        ├ 阜阳市
        ├ 蚌埠市
        ├ 淮南市
        ├ 滁州市
        ├ 六安市
        ├ 铜陵市
        ├ 芜湖市
        ├ 马鞍山市
        ├ 安庆市
        ├ 池州市
        ├ 宣城市
        ├ 黄山市
      福建省
        ├ 福州市
        ├ 厦门市
        ├ 漳州市
        ├ 泉州市
        ├ 莆田市
        ├ 三明市
        ├ 南平市
        ├ 龙岩市
        ├ 宁德市
      江西省
        ├ 南昌市
        ├ 九江市
        ├ 景德镇市
        ├ 萍乡市
        ├ 新余市
        ├ 上饶市
        ├ 鹰潭市
        ├ 吉安市
        ├ 赣州市
        ├ 抚州市
        ├ 宜春市
      山东省
        ├ 济南市
        ├ 青岛市
        ├ 淄博市
        ├ 枣庄市
        ├ 东营市
        ├ 烟台市
        ├ 潍坊市
        ├ 济宁市
        ├ 泰安市
        ├ 威海市
        ├ 日照市
        ├ 莱芜市
        ├ 临沂市
        ├ 德州市
        ├ 聊城市
        ├ 滨州市
        ├ 菏泽市
      河南省
        ├ 郑州市
        ├ 开封市
        ├ 洛阳市
        ├ 平顶山市
        ├ 安阳市
        ├ 焦作市
        ├ 鹤壁市
        ├ 新乡市
        ├ 濮阳市
        ├ 许昌市
        ├ 漯河市
        ├ 三门峡市
        ├ 南阳市
        ├ 商丘市
        ├ 信阳市
        ├ 周口市
        ├ 驻马店市
        ├ 济源市
      湖北省
        ├ 武汉市
        ├ 宜昌市
        ├ 黄石市
        ├ 襄阳市
        ├ 十堰市
        ├ 荆州市
        ├ 荆门市
        ├ 鄂州市
        ├ 孝感市
        ├ 黄冈市
        ├ 咸宁市
        ├ 仙桃市
        ├ 潜江市
        ├ 天门市
        ├ 神农架林区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随州
      湖南省
        ├ 长沙市
        ├ 株洲市
        ├ 湘潭市
        ├ 衡阳市
        ├ 益阳市
        ├ 常德市
        ├ 岳阳市
        ├ 邵阳市
        ├ 郴州市
        ├ 娄底市
        ├ 永州市
        ├ 怀化市
        ├ 张家界市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广东省
        ├ 广州市
        ├ 深圳市
        ├ 珠海市
        ├ 汕头市
        ├ 佛山市
        ├ 韶关市
        ├ 河源市
        ├ 梅州市
        ├ 惠州市
        ├ 汕尾市
        ├ 东莞市
        ├ 中山市
        ├ 江门市
        ├ 阳江市
        ├ 湛江市
        ├ 茂名市
        ├ 肇庆市
        ├ 清远市
        ├ 潮州市
        ├ 揭阳市
        ├ 云浮市
      海南省
        ├ 海口市
        ├ 三亚市
        ├ 五指山市
        ├ 文昌市
        ├ 琼海市
        ├ 万宁市
        ├ 儋州市
        ├ 东方市
        ├ 定安县
        ├ 屯昌县
        ├ 澄迈县
        ├ 临高县
        ├ 西南中沙群岛
        ├ 白沙黎族自治县
        ├ 昌江黎族自治县
        ├ 乐东黎族自治县
        ├ 陵水黎族自治县
        ├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贵州省
        ├ 贵阳市
        ├ 遵义市
        ├ 安顺市
        ├ 六盘水市
        ├ 毕节地区
        ├ 铜仁地区
        ├ 黔东南州
        ├ 黔南州
        ├ 黔西南州
      四川省
        ├ 成都市
        ├ 自贡市
        ├ 攀枝花市
        ├ 泸州市
        ├ 德阳市
        ├ 绵阳市
        ├ 广元市
        ├ 遂宁市
        ├ 内江市
        ├ 乐山市
        ├ 南充市
        ├ 宜宾市
        ├ 广安市
        ├ 达州市
        ├ 巴中市
        ├ 雅安市
        ├ 眉山市
        ├ 资阳市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凉山彝族自治州
      云南省
        ├ 昆明市
        ├ 曲靖市
        ├ 玉溪市
        ├ 昭通市
        ├ 普洱市
        ├ 保山市
        ├ 丽江市
        ├ 临沧市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甘肃省
        ├ 兰州市
        ├ 天水市
        ├ 嘉峪关市
        ├ 武威市
        ├ 金昌市
        ├ 酒泉市
        ├ 张掖市
        ├ 庆阳市
        ├ 平凉市
        ├ 白银市
        ├ 定西市
        ├ 陇南市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南藏族自治州
      黑龙江
        ├ 哈尔滨市
        ├ 齐齐哈尔市
        ├ 鹤岗市
        ├ 双鸭山市
        ├ 鸡西市
        ├ 大庆市
        ├ 伊春市
        ├ 牡丹江市
        ├ 佳木斯市
        ├ 七台河市
        ├ 黑河市
        ├ 绥化市
        ├ 大兴安岭地区
      内蒙古
        ├ 呼和浩特市
        ├ 包头市
        ├ 呼伦贝尔市
        ├ 通辽市
        ├ 赤峰市
        ├ 乌兰察布市
        ├ 鄂尔多斯市
        ├ 巴彦淖尔市
        ├ 乌海市
        ├ 兴安盟
        ├ 锡林郭勒盟
        ├ 阿拉善盟
      广西
        ├ 南宁市
        ├ 柳州市
        ├ 桂林市
        ├ 梧州市
        ├ 北海市
        ├ 防城港市
        ├ 钦州市
        ├ 贵港市
        ├ 玉林市
        ├ 百色市
        ├ 贺州市
        ├ 河池市
        ├ 来宾市
        ├ 崇左市
      宁夏
        ├ 银川市
        ├ 石嘴山市
        ├ 吴忠市
        ├ 固原市
        ├ 中卫市
      青海省
        ├ 西宁市
        ├ 海东地区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果洛藏族自治州
      新疆
        ├ 乌鲁木齐市
        ├ 克拉玛依市
        ├ 吐鲁番地区
        ├ 哈密地区
        ├ 和田地区
        ├ 阿克苏地区
        ├ 喀什地区
        ├ 塔城地区
        ├ 阿勒泰地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石河子市
        ├ 阿拉尔市
        ├ 图木舒克市
        ├ 五家渠市
      西藏
        ├ 拉萨市
        ├ 日喀则地区
        ├ 山南地区
        ├ 林芝地区
        ├ 昌都地区
        ├ 那曲地区
        ├ 阿里地区
      香港
      澳门
      台湾


当前位置:池州市


池州市地图

池州市辖区地图:
·安徽池州市贵池区·安徽池州市石台县·安徽池州市东至县·安徽池州市青阳县·安徽池州市石台县仁里镇·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池阳街道
·安徽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街道·安徽池州市贵池区里山街道·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江口街道·安徽池州市贵池区马衙街道·安徽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梅龙街道
·安徽池州市贵池区秋江街道·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杏花村街道·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清风街道·安徽池州市东至县昭潭镇·安徽池州市东至县龙泉镇·安徽池州市东至县泥溪镇
·安徽池州市东至县花园里乡·安徽池州市东至县木塔乡·安徽池州市东至县青山乡·安徽池州市石台县七井乡·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清溪街道·安徽池州市石台县仙寓镇
·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殷汇镇·安徽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安徽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安徽池州市石台县丁-香镇·安徽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
·安徽池州市石台县小河镇·安徽池州市青阳县新河镇·安徽池州市东至县东流镇·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安徽池州市青阳县丁桥镇·安徽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镇
·安徽池州市石台县横渡镇·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安徽池州市青阳县朱备镇·安徽池州市东至县胜利镇·安徽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乡·安徽池州市贵池区唐田镇
·安徽池州市青阳县杨田镇·安徽池州市东至县张溪镇·安徽池州市石台县矶滩乡·安徽池州市贵池区牌楼镇·安徽池州市青阳县九华镇·安徽池州市东至县洋湖镇
·安徽池州市贵池区乌沙镇·安徽池州市青阳县乔木乡·安徽池州市东至县葛公镇·安徽池州市青阳县蓉城镇·安徽池州市青阳县酉华乡·安徽池州市东至县香隅镇
·安徽池州市青阳县木镇镇·安徽池州市青阳县杜村乡·安徽池州市石台县七都镇·安徽池州市东至县官港镇·安徽池州市青阳县庙前镇·安徽池州市青阳县九华乡

共 60 篇地图  首页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尾页  600篇地图/页  转到第页
首页 >> 安徽 >> 池州市
区号:0566
邮编:247000
面积:8271.7平方公里 
人口:158万人 
位置: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九江市为邻
行政区划: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
 

【地区概况】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生态环境良好,经济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池州市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全国十六个地方试点之一、“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安徽省园林城市、中国傩文化之乡。池州是长江经济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州港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之一,为一类开放口岸。池州自古就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出口红茶、茧丝绸和速生丰产林基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仅中药材就有1300多种。已探明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藏40余种,其中铅、锌、锑、锰等有色金属矿产储量居安徽省首位。

【行政区划】

  池州市辖一区三县。面积8271.7平方公里。人口158万。
贵池区 面积2432平方千米,人口64万。邮政编码247000。区人民政府驻长江南路。
东至县 面积3256平方千米,人口53万。邮政编码247200。县人民政府驻尧渡镇。
石台县 面积1403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245100。县人民政府驻仁里镇。
青阳县 面积1181平方千米,人口28万。邮政编码242800。县人民政府驻蓉城镇。

【历史沿革】

  夏商王朝时期,区内政区设置无考。周朝按山川物产分天下为九州,池州属扬州之域。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两级政区制,区境大部属扬州之鄣郡,西南境属九江郡之鄱阳县。西汉时,区境大部初属鄣郡。东汉至三国时,池州属吴国丹阳郡地。丹阳郡属扬州。西晋、东晋,池州属扬州宣城郡、豫鄣郡地。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豫鄣郡改属江州,池州属江州豫章郡地。南朝(宋),先属扬州宣城太守之域,后属宣城郡、淮南郡地。南齐,属南豫州宣城郡地。梁,属扬州宣城郡、南陵郡地。隋,隋开皇三年(583)罢郡,以州统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唐武德四年(621)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至贞观元年(627)撤,领地还隶宣州,池州属宣州之地。五代十国,池州之地先属杨吴,后属南唐。南唐升日元二年(938),改池州为康化军。宋,置池州池阳郡。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池州为池州路,先后隶属江浙行中书省。明,池州先后为九华府、华阳府、池州府,直隶南京。清,如明制。池州府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民国3年(1914),池州府裁撤,原池州府属县划入芜湖道。

  1949年设池州专区,属皖南行署区。池州专署驻贵池县,辖大通市及贵池、至德、东流、青阳、石埭、太平、铜陵等7县。1950年撤销大通市;原芜当专区所属繁昌县划入池州专区。辖8县。1952年撤销池州专区。将贵池、铜陵、青阳、至德、东流5县划归安庆专区;太平、石埭2县划归徽州专区;繁昌县划归芜湖专区。1959年东流、至德二县合并成立东至县;1965年7月由原石埭县(1959年与太平县合并)的部分县域并入贵池县西南划出的二区、八乡置石台县。1974年将铜陵县划归铜陵市领导;原属徽州专区的太平县划入池州地区。辖5县。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池州地区,辖芜湖市的青阳县,原安庆地区的东至县、石台县、贵池市。共有14个区公所,13个镇、94个乡。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池州地区和县级贵池市,设立地级池州市。

【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池州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种类多。迄今已发现矿种:40多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矿山:300多处。主要矿种:铅、锌、铜、锰、银、金、硫铁、钼、钨、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花岗岩等。
2.生物资源
池州地处亚热湿润气候,亚热带典型植物群落类型在这里都很齐全,且生长发育得很好,是常绿阔叶林向落叶林过渡地带,常绿树与落叶树混生,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还有一些栽培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全市境内有高等种子植物153科676属1557种(含种及其以下等级,其中野生1430种,栽培127种),其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有26种。组成森林植被的主要种子植物有杉科、松科、柏科、杨柳科、胡桃科、桦木科、壳斗科、榆科、桑科、木兰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漆树科、楝科、茜草科、木犀科、蔷薇科、冬青科、豆科、毛茛科、山茱萸科、虎耳草科、柿树科、大戟科、蝶形花科、忍冬科、山矾科等千余种。山区丘陵,竹类资源广泛分布,主要有毛竹、桂竹等十余种,其中毛竹资源最多,且大片成林。重点保护树种有连香树、红豆杉,永瓣藤、香果树、金钱松、黄山木兰、香榧、银鹊树、猬实、青钱柳等。
池州复建以来,林业建设先后经历了“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林业二次创业和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三个阶段,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撤地建市以来,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强市”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实施了退耕还林、长防林、德援项目、绿色长廊等林业重点工程,全市五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9.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7.6万亩,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5.2万亩,中德合作皖南生态扶贫项目造林3.2万亩。新建国省道线路绿化237公里,林带112公里,农田林网4万亩,城镇绿化8481亩,村庄绿化13278亩,封山育林84.1万亩,实现了全市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持续增长。
3.野生资源
池州是安徽重点林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全省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境内有水生、陆生脊椎动物556种,占全省种类的88%,其中兽类83种,鸟类285种。两栖爬行类78种,鱼类11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9种,占全省的77%。
4.水利资源 
池州市域地形为东南高、西北低,自南向北呈阶梯分布,江河湖水面348.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长江流经池州145km,岸线长162km,上起江西省彭泽县接壤的东至县牛矶,下讫铜陵市交界的青通河口。境内有三大水系十条河流,长江水系有尧渡河、黄湓河、秋浦河、白洋河、大通河、九华河;青弋江水系有清溪河、陵阳河、喇叭河;鄱阳湖水系有龙泉河。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七条河流,河长618km,其中秋浦河为境内流域中最长的一条河,流域面积3019平方公里,河长149km。池州市地表水资源丰富,全市水资源总量为63.7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1%,人均水资源量4326 立方米,分别是安徽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和2倍。另外,长江多年平均过境水资源量9317亿立方米,枯水年也达到7064亿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可靠的用水保障。
5.土地资源
池州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8个一级类型都有,46个二级类型中该市有40个,仅“橡胶园”、“改良草地”、“盐田”、“铁路”、“冰川永久积雪”、“盐碱地”等六个二级地类没有。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为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39173.00公顷,其中农用地675740.00公顷,建设用地45231.00公顷,未利用地118202.00公顷。

【综合经济】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7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5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为1997年以来最高增幅。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1515元,比上年增加1508元。
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3.7亿元,增长9.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9.6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3.3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1.5:38.1:4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9%、47.6%和38.4%,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2.2、7.2、5.8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增长稳定。全部工业增加值42.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8%。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4户,规上工业总数达236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1.05亿元,增长25.2%。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85亿元,增长53.6%。
对外贸易低迷不振。全市进出口共完成663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0%。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33.15万人次,同比增长91.4%,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63万人次,同比增长69%;实现旅游总收入58.16亿元,同比增长232%。全市拥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安徽省农家乐示范户5个,各类星级宾馆27家,旅行社51家,导游884人。旅游景区创建步伐加快。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9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1个, 4A级旅游景区1个, 3A级旅游景区7个,2A级景区10个。
最新国家公布数据:2010年,池州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300.80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1440元。
池州市有各类园区6个,分别为:国家级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池州高新区(贵池工业园区)、省级贵池前江工业园区、省级东至香隅化工园区、省级大渡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台工业园)、青阳经济开发区,其中前四个为省级开发区(园区)。

池州火车站

【交通区位】

  池州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 G318、G206以及S325、S222、S321、S327、S103、S219、S229、S221等国省干线贯穿境内,同时拥有长江黄金岸线162公里。沿江达海,承东接西,具有较明显的区位优势。 
1.港口 
长江流经池州境内160公里,航道达国家一级。池州港属国家一类口岸,岸线长24.5公里,现有泊池州火车站位17个,常年可停靠3000-5000吨级船舶,外贸出口运量连续5年居安徽省沿江五大港口之首。目前,池州港正在扩建新港区,并申报了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2.公路 
国道318线、206线、沪渝高速、济广高速均穿越池州,已形成南北贯通、东西便捷的快速通道。
3.铁路 
铜九铁路已于2008年开通(铜陵-池州-九江的沿江铁路),已于2008年9月1日建成通车。南京至安庆的城际铁路正在修建。
4.航空 
池州周边分别有合肥、安庆、黄山、南京民航机场,目前正在梅龙镇兴建九华旅游机场。

【教育概况】

  全市现有中小学1003所,在校生261546人。其中,普通高中19所,在校生32252人;普通初中95所,在校生70932人;普通小学506所,小学教学点306个,在校生125481人;幼儿园66所,在园幼儿21598人;特教学校3所,在校生136人,另随班就读“三残”儿童1147人;职业高中8所,在校生9879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生2780人。
全市中等及以下普通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17020人,其中专任教师12451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5215人,其中高级教师613人,一级教师2274人,二级教师1989人,三级教师135人,有职称教师比率占96.09%;小学教师中专、高中以上学历6167人,占99.58%。职业中学专任教师504人(职业高中437人、职业初中67人),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133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教职工152人,其中专任教师7人。
以师德教育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序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参训率达98.7%,初中、小学新课程持证上岗率达100%。

【池州旅游】

  池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理想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华山不仅自然景色秀美,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而且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寺庙百座,僧尼千人,是著名的国际性佛教道场。境内拥有被称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古木参天、千沟万壑、山水相映,素有“第二黄山”之称,还有被誉为“中国鹤湖”的亚洲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湖水清澈如镜,沿湖烟树迷蒙,一派江南水乡好风光。池州历史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设州置府始于唐武德四年,迄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晚唐杜牧、北宋包拯等历史名人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李白、苏轼等众多文人雅士都曾驻足寻芳,留下了千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为池州赢得了“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始于母系社会的池州傩戏更被誉为“戏曲活化石”。池州市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7%以上。

  1.九华山风景区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蜿蜒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南望黄山,北瞰长江,方圆120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山间古刹钟声,香烟缭绕,灵秀幽静,古木参天。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长江南岸贵池市约60公里,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九华山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北纬30°。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2.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建于1982年,位于石台、祁门两县境内,最高海拔1727米。总面积10万亩,其中位于石台县境内面积5.1万亩。198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210种,脊椎动物271种。国牯牛降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银杏、红豆杉、香果树、鹅掌楸、青檀、三尖杉、黄山木兰等1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黑麂、云豹、金钱豹、梅花鹿、白颈长尾雉、大灵猫、小灵猫、白鹇、鬣羚、黑熊、大鲵等29种。

  3.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升金湖位于东至县和贵池区交界处,总面积50万亩,核心区面积15.225万亩,占保护区面积的30.45%,缓升金湖冲区面积15.45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0.9%,实验区面积为19.32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8.65%。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物种资源丰富,是我国具有国际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为东亚最主要的鹤类、鹳类和雁鸭类等候鸟越冬地之一。每年吸引70余种、近10万只湿地鸟类前来越冬,包括国家重点保护的27种,中日协定保护的62种,中澳协定保护的27种。尤为重要的是,升金湖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的最大越冬种群,其越冬期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在此越冬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占世界总数的八分之一,已成为世界濒危动物鸿雁的最主要越冬地之一,数量达3万只左右。省政府于1986年批准建立了升金湖水禽自然保护区。1997年,国务院批准升金湖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贵池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池区东南部,与青阳、石台及九华山风景区毗邻。1998年,原贵池市批准建立县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4月,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由刘街、棠溪、梅村三乡11个行政村毗连的山场组成,目前总面积40.314万亩。保护区属皖南山区,与九华山自成一体,一般海拔300--1156m,大小山峰五十余座,千米以上山峰四座,最高峰老山海拔1156m。境内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具有亚热带典型的植物群落特征,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保护区内共有种子植物1557种,其中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7种,如银杏、香果树、连香树、天目木姜子、金钱松、青檀、青钱柳、银鹊树等。动物资源已知兽类41种、鸟类104种、爬行类7种、两栖类7种。国家级保护的动物22种,包括金钱豹、云豹、梅花鹿、短尾猴等;省级保护的有38种,包括现棘胸蛙、尖吻蝮、狗獾、花面狸等。保护区与九华山山体相连,至今有保存完好的石阶通往九华山,是古时香客朝拜的必经之路。地形地貌复杂多变,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森林生态景观。
5.贵池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8年原贵池市政府批准建立县级保护区。2001年4月,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池州市贵池区东北沿江圩区,东以青通河为界,与青阳、铜陵毗邻。保护区涉及茅坦、梅龙、江口、观前4乡镇共10个行政村,人口约1.1万人。保护区由十八索、西岔湖、双丰圩、庆丰圩、查村湖及青通河、九华河部分河段组成。青通河、九华河长年有水,河面宽阔水流平缓,均注入长江。保护区总面积5.45万亩。其中核心区1.56万亩、缓冲区0.95万亩,实验区2.89万亩。保护区内湿地生境优越,水质优良无污染,饵料资源丰富,是雁形目、鸻形日、鸥形目鸟类的良好栖息地。已记录到鸟类117种,其中越冬水禽59种,越冬水禽总数达到2万只以上,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头鹤、白鹳、黑鹳,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白琵鹭、小天、白额雁、鸳鸯。十八索保护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它为各种候鸟越冬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对保护白暨豚以及长江的水质也具有重要意义。
6.青阳盘台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6年省政府批准建立,保护区总面积1.002万亩,是九华山风景区外围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164科660属1421种,两栖动物7科24种,爬行动物9科47种,鸟类33科117种,哺乳动物15科37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13种,省重点保护2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二级保护区动物26种。保护区内植被类型多样,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性质,有典型的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毛竹林等,最为独特的是境内分布有芦苇、禾草类的沼泽地,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
7.东至县紫石塔县级自然保护区
1998年东至县政府批准建立。位于东至县马坑乡境内。平均海拔600米,最高海拔1063米,森林覆盖率76%,森林畜积81.8万立方米。保护区内天然林面积近5000公顷。植物种类2100种,动物种类200余种,珍稀植物包括银杏、香果树、三尖杉、天竺桂、青檀、醉翁榆、花榈木等。珍稀动物包括金钱豹、云豹、短尾猴、黑麂、苏门羚、斑羚、穿山甲、豺、白颈长尾雉、白鹇等。经济动物有狼、豪猪、黄鼬、野猪、刺猬、华南兔等,经济植物有杨梅、猕猴桃、野山楂、茅粟、华东野核桃、桃等。
8.秋浦河 
发源于李吴山(古属秋浦县,今归安徽省石台县珂田乡),至贵池杏花村杜坞入长江,全长180公里,从南向北穿镇而过。沿岸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有古石城遗址、昭明钓台、仰天堂等名胜古迹,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秋浦仙境”主要组成部分。诗仙李白于唐天宝八载至上元二年(749-761)间曾“五到秋浦”,留下了45首瑰丽的诗篇和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优美的《秋浦歌十七首》已成为秋浦仙境之魂。其十诗云:“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历史名人骚客纷纷踏踪而来,寻幽访胜,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诗文佳作,因而美丽的秋浦河被誉为“流淌着诗的河”。

  9.杏花村
“清明时节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唐诗人杜牧,春游池州贵池城西杏花村,写下这首富有江南风情的杰作——《清明》诗。
迹以名传。贵池秀山门外的杏花村,原只不过是几间“沦为荒烟野草之中”的茅舍酒肆,毫无名气可言。正是杜牧的诗名和他这首千古绝唱,才使杏花村名播青史,饮誉天下。明代名士福建福清人林古度(字冉予,一字茂之,晚号乳山)的七绝,抒出了千百年来池州人民因杏花村而自豪之情。诗曰:“郡楼高出秀山门,古迹今时不可论。杜牧当年有名句,独唱城外杏花村”

【地方文化】

  1.池州傩
傩戏  贵池民间素有“无傩不成村”的谚语。几乎清代以前居住于此的家族都有傩事活动。目前,流行在贵池东、南部的众多村落以及青阳县的陵阳、杜村等乡。它的活动,仅仅以家族或不同家族因地缘关系或姻亲关系而建立起的社祭祀圈为范围。反映出古老的农耕文化特色。
傩,源于原始社会的逐疫,甲骨文中即有室内驱赶疫鬼的卜辞。《论语·乡党》已有“乡人傩”的记载。到了汉代,宫迁每年举行“大傩”仪式,除了戴面具摹仿十二种神兽,舞蹈驱除鬼魅外,还有手执鼗鼓的侲子合唱礼神的歌曲。贵池的逐疫活动也称作“傩”,当是沿袭了中原的古代傩文化传统。倡贵池地处长江以南,古代为吴越和荆楚之地,属水稻作业区,所以,贵池傩又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中原文化与越、楚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傩在贵池流传的历史,不见史籍记载。明代《嘉靖池州府志·风土篇》最早对贵池一带的傩事活动作了简单勾勒。记载的活动内容与今日对比,仍然基本相同。清人郎遂编纂的《杏花村志》记载池州府治的四乡傩队八月十五日朝觐梁昭明太子萧统(池人奉为“土主”)的活动最为详细。证明,在清顺治以前,贵池每当秋季,要举行全境范围的朝觐“土主”活动体现着对土地春祈、秋报的农耕文化传统。从现存的仪式舞蹈、戏剧和音乐以及民俗活动各方面考究贵池傩是长期文化积淀的产物。它既有着原始的自然崇拜的内涵,也受到儒、道、佛教文化的影响;在艺术方面,古代文化的层累面也很清晰地展现,如汉代的绂舞、矰舞,唐代的胡腾舞、西凉伎等;在戏剧方面,也可以看出变文、词话、傀儡、村俚歌谣及至宋杂剧、南戏对傩文化的影响。因此,贵池傩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2.文南词
文南词是戏曲剧种。又称文词戏,民国36年(1947),湖北黄梅县盲艺人胡金山流落在原至德县青山梅塘,先是算命糊口,后靠放牛为生。 在放牛场上教会了当地一班青年唱文词腔的部分戏文。后江西省杨梓乡金凤业余文词戏剧团胡志远来梅塘传教,首演大型古装文词戏剧目《苏文表借衣》。1958年原至德县青山乡梅塘村正式建立了业余文词戏剧团,上演过《三气周瑜》、《白蛇传》等一批传统文词戏剧目。1959年县剧团戏曲音乐工作者钱艺河,根据青山公社民间艺人刘汝民等人提供,从音乐角度,对“文词”和“南词”进一步挖掘和整理,排演出《烟花女子告状》、《三戏牡丹》传统折子戏参加省、地专业和业余会演。1978年和1982年,排演新创作的小戏《抢木匠》参加省、地会演,获音乐奖和表演奖,并称号剧种为“文南词”。以后渐被情节动人、悠扬悦耳的黄梅戏所替代。
3.青阳腔
戏曲剧种,被称之为京剧鼻祖。因形成于青阳县而名;又因古时青阳县属池州府,还称“池州调”。青阳腔与徽州腔驰名于明清两代,誉为“徽池雅调”,成为“天下时尚”的新调。宋代,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萌生的南戏,后来形成号称“四大声腔”之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腔,先后都在池州流行过,很快与青阳丰富的民歌、九华山佛俗说唱、大型宗教戏剧“目连”"(俗‘还愿戏’)等民间艺术融合,约至元代形成青阳腔。《中国大百科全书》载:“青阳腔是在(明)嘉靖年间,因弋(阳)腔流入当地,与地方语音及民歌小曲结合形成”,广为流传。并创造了腔、滚结合的歌唱形式——“滚调”,实现了戏曲声腔上的重大革新,在我国戏曲声腔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作为南戏中一支突起的新军,青阳腔兴盛于明清,持续500余年,有《青阳时调》、《时调青阳》、《时调青昆》、《昆池新调》、《滚调乐府》等青阳腔剧本选集并广为流传。青阳腔属南戏高腔体系,其剧本是曲牌联套传奇体制,其行当继承了古南戏的七角制(生、旦、净、末、丑、外、贴),后发展为九角制(增加小、夫二角)。明代诸刊本收剧目近百种(不含重复剧目)。青阳腔在声腔上属南曲五声系统,其演唱特征:①用锣鼓伴唱,不用管弦;②一唱众和,独唱与帮腔结合;③运用腔滚结合的歌唱方法--滚调。青阳腔哺育了第二代走向全国的徽调,也滋养了第三代地方大戏黄梅戏,包括京剧、赣剧、湘剧、川剧等戏曲剧种,都直接或间接地吸收了该唱腔,借鉴其唱法,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清乾隆年间,史称"花部"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纷纷兴起,青阳腔度过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在各流行地区入乡随俗,生根开花,结合当地的民歌俗曲,繁衍成当地的戏曲剧种;而青阳腔剧种自咸丰三年(1853)始,由于兵燹(青阳县为太平天国战争的主战场之一)、瘟疫,青阳腔艺人纷纷弃家外流谋生,该剧种在发祥地青阳日渐式微,却在江西省湖口县生存和发展,至1987年全县有37个青阳腔业余剧团。青阳县后从湖口"迎回"失传多年的青阳腔,恢复上演《送饭·斩娥》、《夜等·追舟》、《百花赠剑》、《思凡下山》4出青阳腔传统折子戏。1989年10月,青阳县文化局组织创作上演新编青阳腔小戏《月圆桥》参加安徽省第二届艺术节池州分场调演,获剧本创作和表演奖。1991年4月由安徽省艺术研究所、安庆市黄梅戏研究所、池州地区文化局、青阳县文化局联合编辑出版《青阳腔剧目汇编》(上、下集),收集青阳腔大小剧目94个。1992年5月3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安徽省艺术研究所、池州地区文化局、青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青阳腔学术研讨会在青阳开,与会专家、学者在会上交流学术论文24篇,并以《古腔新论》结集出版。

直辖市 北京三维 上海三维 重庆三维 天津三维 特别行政区: 香港三维 澳门三维 台湾省 【请先按 省-市 查找所在的市(内含辖区内区县和乡镇地图) 】
浙江 杭州三维 宁波三维 湖州三维 金华三维 桐庐三维 绍兴三维 诸暨三维 柯桥三维 嵊州三维 新昌三维 嘉兴三维 丽水三维 衢州三维 台州三维 温州三维 舟山三维 东阳三维 永康三维 海宁三维 德清三维 安吉三维 富阳三维
广东 广州三维 深圳三维 韶关三维 潮州三维 东莞三维 惠州三维 江门三维 云浮三维 中山三维 珠海三维 佛山 河源 揭阳 茂名 梅州 清远 汕头 汕尾 阳江 湛江 肇庆
山东 济南三维 临沂三维 青岛三维 威海三维 济宁三维 东营三维 淄博三维 日照三维 邹城三维 滨州 德州 菏泽 莱芜 聊城 泰安 潍坊 烟台 枣庄
江苏 苏州三维 常州三维 南京三维 木渎三维 淮安 连云港 南通 宿迁 泰州 无锡三维 徐州 盐城三维 扬州 镇江
安徽 合肥三维 宣城三维 马鞍山三维 安庆 蚌埠三维 亳州 巢湖 池州 滁州 阜阳 淮北 淮南 黄山三维 六安 宿州 铜陵 芜湖
湖南 长沙三维 常德 郴州 衡阳 怀化 娄底 邵阳 湘潭 湘西 益阳 永州 岳阳 张家界 株洲
湖北 武汉三维 襄阳三维 十堰三维 襄樊三维 宜昌三维 鄂州 恩施 黄冈 黄石 荆门 荆州 潜江 神农架 随州 天门 仙桃 咸宁 孝感
四川 成都三维 绵阳三维 都江堰三维 温江三维 阿坝 巴中 达州 德阳 甘孜 广安 广元 乐山 凉山 泸州 眉山 内江 南充 攀枝花 遂宁 雅安 资阳 自贡
辽宁 大连三维 锦州三维 鞍山 本溪 朝阳 丹东 抚顺 阜新 葫芦岛 辽阳 盘锦 沈阳 铁岭 营口
陕西 西安三维 安康 宝鸡 汉中 商洛 铜川 渭南 咸阳 延安 榆林
河北 石家庄三维 廊坊三维 保定 沧州 承德 邯郸 衡水 秦皇岛 唐山 邢台 张家口
河南 洛阳三维 郑州三维 安阳 鹤壁 焦作 开封 漯河 南阳 平顶山 濮阳 三门峡 商丘 新乡 信阳 许昌 周口 驻马店
福建 福州三维 厦门三维 龙岩三维 南平 宁德 莆田 泉州 三明 漳州
黑龙江 哈尔滨三维 大庆 大兴安岭 鹤岗 黑河 鸡西 佳木斯 牡丹江 七台河 齐齐哈尔 双鸭山 绥化 伊春
海南 海口 白沙 昌江 儋州 东方 乐东 陵水 琼海 琼中 三亚 万宁 文昌 五指山
江西 南昌三维 九江三维 抚州 赣州 吉安 景德镇 萍乡 上饶 新余 宜春 鹰潭
甘肃 兰州 白银 定西 甘南 嘉峪关 金昌 酒泉 临夏 陇南 平凉 庆阳 天水 武威 张掖
贵州 贵阳三维 安顺 毕节 六盘水 黔东南 黔南 黔西南 铜仁 遵义
吉林 长春三维 延吉三维 敦化三维 珲春三维 白城 白山 吉林 辽源 四平 松原 通化 延边
青海 西宁 果洛 海北 海东 海南 海西 黄南 玉树
山西 晋中三维 阳泉三维 太原 长治 大同 晋城 临汾 吕梁 朔州 忻州 运城
云南 丽江三维 昆明三维 保山 大理三维 德宏 迪庆 红河 临沧 怒江 普洱 曲靖 文山 西双版纳 玉溪 昭通
广西 南宁 柳州三维 玉林三维 来宾三维 桂林三维 百色 北海 崇左 防城港 贵港 河池 贺州 钦州 梧州
内蒙 赤峰三维 呼和浩特 阿拉善盟 巴彦淖尔 包头 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 通辽 乌海 乌兰察布 锡林郭勒盟 兴安盟
宁夏 银川 固原 石嘴山 吴忠 中卫
西藏 拉萨 日喀则
新疆 乌鲁木齐三维 伊宁三维 阿克苏 阿拉尔 阿勒泰 巴音郭楞 博尔塔拉 哈密 和田 喀什 克拉玛依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 石河子 图木舒克 吐鲁番 五家渠 伊犁哈萨克
本站信息和图片为网友创作或采集于互联网,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不对其包含或引用的信息的准确性提供任何保证。手机版
如有转载和版权问题请您联系管理员。免责声明 2013 联系33地图网:monfr@126.com 蜀ICP备05005342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索引地图 | 最近更新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