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浙江省杭州余杭区
> 浙江省 > 杭州 > 余杭区
浙江省杭州余杭区
查看地图
行政代码:330110 | 行政级别:市辖区 |
长途区号:0571 | 车牌号码:浙A |
人口:约83.2万人 | 人口密度:682人/km2 |
面积:1220km2 | 邮政编码:310000 |
身份证前六位:330110 | 隶属政区: 杭州 |
行政区划:临平街道 南苑街道 东湖街道 星桥街道 五常街道 乔司街道 崇贤街道 运河街道 仁和街道 良渚街道 闲林街道 仓前街道 余杭街道 中泰街道 塘栖镇 径山镇 瓶窑镇 鸬鸟镇 百丈镇 黄湖镇 | |
余杭区相关网站: 余杭旅游指南 余杭特产介绍 杭州市政府网 杭州品牌网 杭州旅游指南 杭州特产介绍 杭州招聘网 浙江品牌网 浙江省旅游指南 浙江省特产介绍 |
行政代码 | 面积 | 驻地 | 简介 | |
临平街道 | 330110001 | 49.3km2 | 2008年年初,临平街道、东湖街道实行合署办公。街道地处杭州市余杭区东北,东面与海宁市、桐乡市接壤,是余杭区乃至杭州市的东大门,是余杭区政府所在地。整……[详细] | |
南苑街道 | 330110002 | 28km2 | 南苑街道下辖13个建制村,146个村民小组,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8064人,区域面积28平方千米。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8.389亿元,农民人均……[详细] | |
东湖街道 | 330110003 | 14.3km2 | 东湖街道于2001年8月20日撤镇建立,辖9个村(红丰、横塘两村由开发区托管),63个村民小组,6个社区,总人口33437人,其中非农人口28418人……[详细] | |
星桥街道 | 330110004 | 17.62km2 | 星桥历史悠久,宋时即有集,清初为星桥市,而今是杭州三大副城之一的临平城的新建城区。从星桥出土的新石器遗存证实,早在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时期,星桥先民……[详细] | |
五常街道 | 330110005 | 24.88km2 | 五常街道,距杭州市中心仅13公里,有着“城西开发前沿”之称,是杭州的西大门,更是余杭组团(创新基地)的核心区块。东拥西溪湿地国家公园,南望小和山高教园区……[详细] | |
乔司街道 | 330110006 | 30.12km2 | 乔司镇地处余杭区东南端,南临江干区九堡镇,东靠下沙经济开发区、海宁市,北与余杭南苑街道相连,境内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杭州笕桥机场、沪杭高速公路、……[详细] | |
崇贤街道 | 330110008 | 38.6km2 | 崇贤镇位于杭州市北郊,东临320国道,西贴京杭大运河,距杭州市中心12公里,杭州绕城公路穿镇而过,水陆交通便捷。全镇地域面积3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详细] | |
运河街道 | 330110008 | 40.42km2 | 余杭区运河镇地处杭嘉湖平原的西南部,位于余杭区东北部,境内大运河贯穿东西。全镇总面积40.42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4.61万人,……[详细] | |
仁和街道 | 330110009 | 75km2 | 在孕育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美丽的杭城北部,有一座新兴的城镇,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示出超凡的风采,备受人们瞩目,她就是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详细] | |
良渚街道 | 330110010 | 101.69km2 | 良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被誊为“中华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详细] | |
闲林街道 | 330110011 | 53.61km2 | 闲林镇,旧称闲林埠。距杭州市中心13公里,东与西湖区留下镇接壤,南界富阳市受降镇,西连余杭镇和中泰乡,北邻仓前镇。02省道穿境而过,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南北……[详细] | |
仓前街道 | 330110012 | 52km2 | 仓前古镇原名灵源,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官方在街北建临安便民仓,古以南为前,遂称仓前街,距今已有873年历史,虽隶属关系和建置几经变迁,但仓前之名一……[详细] | |
余杭街道 | 330110013 | 93km2 | 古镇余杭位于杭州城中心西23公里处的南苕溪畔,西倚天目山脉,东连杭嘉湖平原,河网交错、群山翠绿、物产丰富,历来被誉为“文化之邦、丝绸之路、瓜果之地、鱼米……[详细] | |
中泰街道 | 330110014 | 70.13km2 | 中泰乡位于杭州西郊,距杭州市中心25公里,双向八车道城市快速通道直达。全乡区域面积70.13平方公里,辖10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24000余人。中泰乡……[详细] | |
塘栖镇 | 330110102 | 79km2 |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逶迤而来,象一条绚丽多彩的缎带维系着南北大地。古镇塘栖,就座落于这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如果把浙江诸多名镇比作颗颗璀璨的明珠,塘栖……[详细] | |
径山镇 | 330110109 | 157.08km2 | 径山镇位于余杭区西部,北苕溪、中苕溪横贯全镇,南连杭徽公路、北接104国道、015省道贯穿全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区域面积157.08平方公里,总人口3……[详细] | |
瓶窑镇 | 330110110 | 128.81km2 | 全镇辖14个建制村,4个社区,人口53838人,区域面积128.81平方千米。1997年被列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被确定为浙江省中心城……[详细] | |
鸬鸟镇 | 330110111 | 72km2 | 鸬鸟镇位于余杭区西北,东邻黄湖,南连临安市横畈,北接百丈,西接安吉县山川乡。全镇辖6个建制村,131个村民小组,12388人,其中农业人口12162人,……[详细] | |
百丈镇 | 330110112 | 60.4km2 | 百丈镇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西北端,距杭州市中心46公里,东通莫干山20公里,西通亚州最大蓄能电站天荒坪18公里,离彭公火车站22公里,04省道高等级公路纵贯……[详细] | |
黄湖镇 | 330110113 | 58.55km2 | 黄湖镇明代建镇,距今已有630年的历史,相传有湖塘横于溪上故名。地处杭州西北郊,距杭州市中心42公里,省一级公路04省道穿境而过,与104国道相接进入杭……[详细] |
余杭,地处浙江省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全区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辖14个镇、1个乡、4个街道,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3.74万人。2004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列全国县(市)第16位。
余杭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六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先民就在余杭这片热土上生息劳作,使这里成为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余杭大地上更是孕育出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曙光”,今天,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代表;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属吴、越领地,战国中期属楚;南宋时期,余杭作为京畿之地,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和悠久的历史一样灿烂的,是余杭辈出的人才。既有天目诸山的灵秀之气又得东南沿海浩荡之风的余杭,素称文物之邦,人文荟萃之地,古往今来英才辈出,代有其人。传说时代,大禹曾在这里降服了肆虐的水魔,留下了令后人景仰的遗迹;三国名将凌统,宋代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南宋数学家杨辉名垂青史;近代更是出现了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章炳麟(号太炎)这样的伟人。
余杭山水如画,钟灵毓秀,自然人文景观极为丰富。有“茶圣”陆羽、大诗人苏东坡、金石书画家吴昌硕等名家留下的踪迹,有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的超山、佛教圣地径山、东明山森林公园、黄鹤山天都城等风景名胜,有良渚文化博物馆、杨乃武与小白菜奇案遗迹等人文景观。
撤市设区后,东、西、北三面拱围老杭城的余杭,成了天堂的门户。1228平方公里的区域,其优势凸显。交通便捷,除了沪杭甬、杭宁、杭徽、绕城高速公路外,还有在建的杭浦高速公路,104国道、320国道,01、02、04、09、15省道以及东西大道、塘康公路、文一路延伸等重要道路在区内贯通成网。余杭的区位优势得到大提升,成为杭州大都市的一个副城区。
风光旖旎,环境优美。临平城区和塘栖有山有水,都是依山傍水,适宜人居的好地方。近年来,城区临平绿化面积大幅增加,人民广场、世纪公园的面积均在6公顷以上,加之道路、小区的绿化,已初步成为四季常绿的地方。而古镇余杭、良渚、闲林、瓶窑等地山清水秀、自然生态风光极佳,更是人居佳地。
2004年12月,余杭区被授予“省级文明城区”称号。2003年年初,余杭区提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区”。两年来,区文明委先后组织开展“十佳市民”、“十佳下岗再就业明星”、“十佳外来员工”等评选活动;精心设计了“走向城市化”、“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至年末,全区已有省百佳社区2个、省文明社区3个、省示范社区7个,市、区级文明(特色)社区32个。同时,在创建中,还不断拓展创建特色,着力提升城区品位。在机关效能建设中,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在打造“平安余杭”活动中,创新了“联防、联勤、联调”三联工作机制;并把文化力培育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文化阵地先后建成,全区各类文化体育场所已达1300多家,文化产业总量已占到全区GDP的5%。经过两年多努力,余杭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指标达到了“文明城区”的标准要求,正成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生活舒适便捷的环境保护模范之城。
2004年,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启动实施《生态区规划》,编制完成了《河道整治规划》。大力推进市政设施养护社会化,首次对城区16.83公顷绿地实行养护招标。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大,疏浚河道35千米,治理关停71家石矿企业, “创模”工作全面达到国家环保总局专家组技术核查要求。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区全年新增绿地面积22.6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11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08%。城区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7.36平方米。绕城高速余杭段两侧林带被命名为“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示范区”。
近年来,余杭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房地产业发展。实行“购房入户”政策,允许外地人购房入户;房地产市场的税率调整,降低了商品房的契税和房地产交易手续费,运用税费杠杆培育和拉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允许房改房提前上市交易,有利于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的开发,培育和发展了一批个人购房群体,推动了住房散户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余杭的金融机构把房地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资金投向,为购房者推出了按揭、抵押等贷款方式,解决了购房者融资的困难。
全年完成住宅建设投资52.91亿元,增长23.6%;住宅施工面积631.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5.4万平方米。据抽样调查,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1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59.1平方米。2004年,临平城区商品房的价格一般在每平方米4500元左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8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6.2%。不少楼盘获建筑行业的“钱江杯”、“西湖杯”和省、市级优秀住宅小区等荣誉称号。
“居住在杭州,满意在余杭”,根据房地产市场需求,余杭区政府制订科学合理的房地产发展规划,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严格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提高产权产籍、房产交易服务质量,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和住房商业贷款规模,满足群众的购房需求;依法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强化住宅小区配套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继续推进星桥天都城、乔司新城、闲林生态居住区等规模房地产项目的开发。
城乡居民生活稳步提高。2006年该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70元,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15元,增长10.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11.0%和9.9%,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7个和1.1个百分点。随着收入的增长,居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全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为13295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7790元,增长7.5%。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2006年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4.9%和34.4%,分别比上年下降了0.3和1.0个百分点。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13.1亿元,增长21.4%;人均储蓄余额达2.6万元,增长18.2%。
【2008数字余杭】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1.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分别快于全省、全市1.0个和0.1个百分点,但增幅与上年相比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31.97亿元,下降1.0%;第二产业286.45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183.50亿元,增长18.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2:58.3:34.5调整为6.4:57.1:36.5。全区按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0320元,按国家公布的2008年平均汇率计算,突破8000美元,达到8684美元。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2.50亿元,增长2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20亿元,增长31.0%。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4.59亿元,增长22.8%。
人口。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3.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45.57万人,非农业人口38.1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99‰,自然增长率为2.18‰。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78元,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52元,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
2008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01.40亿元,增长30.3%。
年末,建成区面积达到22.63平方公里,增长17.6%。
工业生产。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10.80亿元,增长12.5%。其中,规模企业实现总产值1025.54亿元,增长13.4%,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为78.2%。
2008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4.01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8.77亿元,分别增长16.1%和18.6%。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66亿元,增长21.9%。
2008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2.56亿美元,其中进口额2.44亿美元,出口额30.12亿美元,增长29.3%,比上年回落了11个百分点。
2008年,全区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3个,合同外资6.51亿美元,增长38.4%;到帐外资3.44亿美元,增长86.3%。
【地理位置】
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濒钱塘江,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0°09′~30°34′、东经119°40′~120°23′,东西长约63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1220平方公里。余杭区从东、北、西三面成弧形拱卫杭州中心城区,东面与海宁市接壤,东北与桐乡市交界,北面与德清县毗连,西北与安吉县相交,西面与临安市为邻,西南与富阳市相接。
【余杭交通】
余杭交通便利,穿境而过的两条铁路(沪杭、宣杭)、两条国道(320、104国道)、五条高速公路(沪杭高速、杭宁高速、杭徽高速、绕城高速以及在建的杭浦高速)、两条主要河流(东苕溪、京杭大运河)和五条省道(01、02、04、09、15省道),把余杭和长江三角洲各大城市紧紧相连。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1798.6公里。全区等级公路通村率、硬化率达到100%。区境内有航道里程350公里,其中干线43.37公里,支线306.63公里,一个遍布全区镇乡、干支相连、水陆联动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地形地貌】
余杭区跨越钱塘江和浙北杭嘉湖平原两个地层分区,宏观构造特征大体可分为西部山地丘陵区和东部平原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致以东苕溪为界,西部山地丘陵河谷,形成于1.3亿年前,长期基本稳定;东部水网平原、滩涂平原几经沧桑,从公元前5世纪起,随文明进步而逐步开拓,形成如今地貌。
区境西北与西南部属天目山东麓和千里岗山脉之余脉。山体顺南、中、北3条苕溪谷地两侧呈马蹄形展布,层峦叠嶂、茂林修竹。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窑头山(1095米)、红桃山(1029米),海拔500米~1000米的有鸬鸟山(870米)、峰高岭(708米)、王位山(726米)、红山顶(640米)、径山(616米)等13座。因苕溪而成的河谷平原分布在苕溪谷口。东北部为水网平原,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流域,平畴一片,塘漾棋布,是闻名的杭嘉湖水乡平原。东南部为滩涂平原,分布于星桥周杨村至亭趾一线以南,是在海积作用为主,冲积、湖积作用为辅条件下形成的,地势略高亢平坦、土层深厚,是境内重要经济作物区。平原面积8.62万公顷,占全区面积的70.31%。
【自然资源】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物有22种,其中膨润土、白云岩等大型矿床3处,钼铁矿、石英、凝灰岩等中型矿床8处。另有磁铁、锰、铜、锡、萤石、重晶石、天然气等矿藏。
境内多种地貌类型分布,加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调节,为各种植物生长和动物孽生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林木覆盖率为40.1%,森林覆盖率为37.4%,人均森林面积0.04公顷。较高的森林覆盖率,良好的植被,维系着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自然植被有长绿阔叶林、长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草等6个类型。野生植物157科629种,主要有:竹类为毛竹、早竹、苦竹、浙江刚竹、浙江淡竹等竹林;树类有495种,分属77科,其中受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南方红豆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华东黄杉、水松、鹅掌楸、杜仲、夏腊梅、金钱松、福建柏等12种。野生中草药80余种,人工栽培的20余种。人工栽培的作物中,粮油、经济作物超过100种,蔬菜有30类、120种左右。大型野生真菌36科95种。野生动物120科275种,主要有杜鹃、黄鹂、画眉等32种鸟类,华南兔、豹猫、野猪等23种哺乳类,蝮蛇、大鲵、龟、石蛙、蟾蜍等两栖、爬行类27种,泥鳅、黄鳝、条光唇鱼等鱼虾类23种,昆虫100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黑鹿、云豹、金钱豹,二级保护的有灵猫、大鲵、穿山甲和鹗等,属省级保护的有蕲蛇、大杜鹃、鼬獾等。
境内河流纵横、湖荡密布,受山脉走向制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河流具有流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的特点。水资源的丰富对航行、灌溉、淡水鱼养殖、发电、生产生活用水乃至旅游都十分有利。因地形差异,形成两个不同水系:西部为天然河流,以东苕溪为主干,支流众多,呈羽状形;东部多属人工开凿的河流,以京杭大运河和上塘河为骨干,河港交错,湖泊棋布,呈网状形。在东苕溪下游和运河两岸,分布众多被称为荡、漾、潭的水域,其中较大的有三白潭、官塘漾等。据测量,在正常年景,地下水总量为1.57亿立方米。
【气候特征】
余杭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6.2℃,年平均雨量1391.8毫米。因境内地形不同,小气候差异明显,春、冬、夏季风交替,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春雨连绵,风向多变,天气变化较大。常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对集中,梅雨结束即进入盛夏,受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热、温度高、日照强、蒸发大,易有伏夏。秋季,秋高气爽,天气比较稳定。冬季,盛吹西北风,寒冷、干燥,如遇北方强冷空气,就出现寒潮。气候特征为气温适中,适宜双、三熟制。雨热同季,有利于叶茎类作物和瓜果生产。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适宜栽培种植南北多种作物,具有发展粮食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的气候优势。
【行政建制】
余杭区现辖乔司、运河、塘栖、崇贤、仁和、良渚、闲林、余杭、仓前、径山、瓶窑、黄湖、鸬鸟、百丈14 个镇,中泰1个乡和临平、南苑、东湖、星桥4 个街道。区政府驻临平街道。根据杭州市总体规划,由临平等4 个街道和运河镇组成的临平城为杭州三大副城之一,建成区面积现为13.5平方公里,另有塘栖、良渚和余杭3个组团式城镇。
2006年末,余杭区共有建制村262个;社区54个。
【建制沿革】
余杭历史源远流长。从境内吴家埠、荀山、小古城等遗迹的发掘表明,早在距今7000年~6000年间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距今四五千年前,成了良渚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曙光”。
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彼时属吴、越领地,战国中期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在今境内置钱唐(含杭州城区)、余杭两县,属会稽郡(钱唐几经变更,到民国为杭县,今余杭区系由原余杭县和杭县大部地域合并而成)。
西汉时,余杭、钱唐两县仍属会稽郡,钱唐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平帝元始四年(4年),改钱唐县为泉亭县。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余杭县为进睦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余杭、钱唐。
三国时,余杭、钱唐均入吴国版图,属吴郡,隶扬州,钱唐县并为吴郡都尉治。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改置杭州,州治初设余杭,次年移钱唐。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杭州为余杭郡,钱唐、余杭仍为所属。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余杭郡为杭州,为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划钱塘、盐官两县地各半及富春县之两乡地置钱江县,与钱塘县同城设治。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钱江县为仁和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属两浙西路。钱塘、仁和升赤,余杭升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临安府为杭州路,钱塘、仁和、余杭属之。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攻下杭州,改杭州路为杭州府。明清延之。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与余杭县同属钱塘道。
949年5月两县解放,余杭、杭县建制未变。1958年4月,杭县被撤销,属杭州市郊区。1960年1月建立钱塘联社(县级)。余杭县亦于1958年10月撤销,并入临安县。1961年3月,从临安县析出原余杭县境与钱塘联社合并,4月,钱塘联社撤销,恢复县建制,定名余杭县,县治设临平镇。1994年4月,撤销余杭县,设立余杭市。2001年3月,撤销余杭市,设立杭州市余杭区。
【行政区划】
余杭区现辖乔司、运河、塘栖、崇贤、仁和、良渚、闲林、余杭、仓前、径山、瓶窑、黄湖、鸬鸟、百丈14 个镇,中泰1个乡和临平、南苑、东湖、星桥4 个街道。区政府驻临平街道。根据杭州市总体规划,由临平等4 个街道和运河镇组成的临平城为杭州三大副城之一,建成区面积现为13.5平方公里,另有塘栖、良渚和余杭3个组团式城镇。
2006年末,余杭区共有建制村262个;社区54个。
【人口状况】
余杭先民,早在新石器时期,于良渚、瓶窑一带形成聚落。秦统一中国后,有大量居民迁徙余杭,以后各朝,尤其在南宋,北方人口大量移入,几经民族融合,已无直接后裔。民国17年(1928年),杭县总人口为39万人,余杭县为12.6万人。1949年,两县共10.71万户,43.99万人。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3.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45.57万人,非农业人口38.1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99‰,自然增长率为2.18‰。
以下地名与余杭区面积相当:
余杭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六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先民就在余杭这片热土上生息劳作,使这里成为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余杭大地上更是孕育出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曙光”,今天,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代表;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属吴、越领地,战国中期属楚;南宋时期,余杭作为京畿之地,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和悠久的历史一样灿烂的,是余杭辈出的人才。既有天目诸山的灵秀之气又得东南沿海浩荡之风的余杭,素称文物之邦,人文荟萃之地,古往今来英才辈出,代有其人。传说时代,大禹曾在这里降服了肆虐的水魔,留下了令后人景仰的遗迹;三国名将凌统,宋代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南宋数学家杨辉名垂青史;近代更是出现了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章炳麟(号太炎)这样的伟人。
余杭山水如画,钟灵毓秀,自然人文景观极为丰富。有“茶圣”陆羽、大诗人苏东坡、金石书画家吴昌硕等名家留下的踪迹,有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的超山、佛教圣地径山、东明山森林公园、黄鹤山天都城等风景名胜,有良渚文化博物馆、杨乃武与小白菜奇案遗迹等人文景观。
撤市设区后,东、西、北三面拱围老杭城的余杭,成了天堂的门户。1228平方公里的区域,其优势凸显。交通便捷,除了沪杭甬、杭宁、杭徽、绕城高速公路外,还有在建的杭浦高速公路,104国道、320国道,01、02、04、09、15省道以及东西大道、塘康公路、文一路延伸等重要道路在区内贯通成网。余杭的区位优势得到大提升,成为杭州大都市的一个副城区。
风光旖旎,环境优美。临平城区和塘栖有山有水,都是依山傍水,适宜人居的好地方。近年来,城区临平绿化面积大幅增加,人民广场、世纪公园的面积均在6公顷以上,加之道路、小区的绿化,已初步成为四季常绿的地方。而古镇余杭、良渚、闲林、瓶窑等地山清水秀、自然生态风光极佳,更是人居佳地。
2004年12月,余杭区被授予“省级文明城区”称号。2003年年初,余杭区提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区”。两年来,区文明委先后组织开展“十佳市民”、“十佳下岗再就业明星”、“十佳外来员工”等评选活动;精心设计了“走向城市化”、“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至年末,全区已有省百佳社区2个、省文明社区3个、省示范社区7个,市、区级文明(特色)社区32个。同时,在创建中,还不断拓展创建特色,着力提升城区品位。在机关效能建设中,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在打造“平安余杭”活动中,创新了“联防、联勤、联调”三联工作机制;并把文化力培育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文化阵地先后建成,全区各类文化体育场所已达1300多家,文化产业总量已占到全区GDP的5%。经过两年多努力,余杭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指标达到了“文明城区”的标准要求,正成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生活舒适便捷的环境保护模范之城。
2004年,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启动实施《生态区规划》,编制完成了《河道整治规划》。大力推进市政设施养护社会化,首次对城区16.83公顷绿地实行养护招标。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大,疏浚河道35千米,治理关停71家石矿企业, “创模”工作全面达到国家环保总局专家组技术核查要求。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区全年新增绿地面积22.6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11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08%。城区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7.36平方米。绕城高速余杭段两侧林带被命名为“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示范区”。
近年来,余杭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房地产业发展。实行“购房入户”政策,允许外地人购房入户;房地产市场的税率调整,降低了商品房的契税和房地产交易手续费,运用税费杠杆培育和拉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允许房改房提前上市交易,有利于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的开发,培育和发展了一批个人购房群体,推动了住房散户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余杭的金融机构把房地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资金投向,为购房者推出了按揭、抵押等贷款方式,解决了购房者融资的困难。
全年完成住宅建设投资52.91亿元,增长23.6%;住宅施工面积631.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5.4万平方米。据抽样调查,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1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59.1平方米。2004年,临平城区商品房的价格一般在每平方米4500元左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8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6.2%。不少楼盘获建筑行业的“钱江杯”、“西湖杯”和省、市级优秀住宅小区等荣誉称号。
“居住在杭州,满意在余杭”,根据房地产市场需求,余杭区政府制订科学合理的房地产发展规划,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严格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提高产权产籍、房产交易服务质量,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和住房商业贷款规模,满足群众的购房需求;依法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强化住宅小区配套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继续推进星桥天都城、乔司新城、闲林生态居住区等规模房地产项目的开发。
城乡居民生活稳步提高。2006年该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70元,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15元,增长10.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11.0%和9.9%,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7个和1.1个百分点。随着收入的增长,居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全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为13295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7790元,增长7.5%。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2006年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4.9%和34.4%,分别比上年下降了0.3和1.0个百分点。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13.1亿元,增长21.4%;人均储蓄余额达2.6万元,增长18.2%。
【2008数字余杭】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1.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分别快于全省、全市1.0个和0.1个百分点,但增幅与上年相比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31.97亿元,下降1.0%;第二产业286.45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183.50亿元,增长18.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2:58.3:34.5调整为6.4:57.1:36.5。全区按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0320元,按国家公布的2008年平均汇率计算,突破8000美元,达到8684美元。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2.50亿元,增长2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20亿元,增长31.0%。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4.59亿元,增长22.8%。
人口。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3.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45.57万人,非农业人口38.1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99‰,自然增长率为2.18‰。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78元,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52元,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
2008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01.40亿元,增长30.3%。
年末,建成区面积达到22.63平方公里,增长17.6%。
工业生产。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10.80亿元,增长12.5%。其中,规模企业实现总产值1025.54亿元,增长13.4%,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为78.2%。
2008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4.01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8.77亿元,分别增长16.1%和18.6%。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66亿元,增长21.9%。
2008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2.56亿美元,其中进口额2.44亿美元,出口额30.12亿美元,增长29.3%,比上年回落了11个百分点。
2008年,全区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3个,合同外资6.51亿美元,增长38.4%;到帐外资3.44亿美元,增长86.3%。
【地理位置】
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濒钱塘江,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0°09′~30°34′、东经119°40′~120°23′,东西长约63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1220平方公里。余杭区从东、北、西三面成弧形拱卫杭州中心城区,东面与海宁市接壤,东北与桐乡市交界,北面与德清县毗连,西北与安吉县相交,西面与临安市为邻,西南与富阳市相接。
【余杭交通】
余杭交通便利,穿境而过的两条铁路(沪杭、宣杭)、两条国道(320、104国道)、五条高速公路(沪杭高速、杭宁高速、杭徽高速、绕城高速以及在建的杭浦高速)、两条主要河流(东苕溪、京杭大运河)和五条省道(01、02、04、09、15省道),把余杭和长江三角洲各大城市紧紧相连。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1798.6公里。全区等级公路通村率、硬化率达到100%。区境内有航道里程350公里,其中干线43.37公里,支线306.63公里,一个遍布全区镇乡、干支相连、水陆联动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地形地貌】
余杭区跨越钱塘江和浙北杭嘉湖平原两个地层分区,宏观构造特征大体可分为西部山地丘陵区和东部平原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致以东苕溪为界,西部山地丘陵河谷,形成于1.3亿年前,长期基本稳定;东部水网平原、滩涂平原几经沧桑,从公元前5世纪起,随文明进步而逐步开拓,形成如今地貌。
区境西北与西南部属天目山东麓和千里岗山脉之余脉。山体顺南、中、北3条苕溪谷地两侧呈马蹄形展布,层峦叠嶂、茂林修竹。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窑头山(1095米)、红桃山(1029米),海拔500米~1000米的有鸬鸟山(870米)、峰高岭(708米)、王位山(726米)、红山顶(640米)、径山(616米)等13座。因苕溪而成的河谷平原分布在苕溪谷口。东北部为水网平原,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流域,平畴一片,塘漾棋布,是闻名的杭嘉湖水乡平原。东南部为滩涂平原,分布于星桥周杨村至亭趾一线以南,是在海积作用为主,冲积、湖积作用为辅条件下形成的,地势略高亢平坦、土层深厚,是境内重要经济作物区。平原面积8.62万公顷,占全区面积的70.31%。
【自然资源】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物有22种,其中膨润土、白云岩等大型矿床3处,钼铁矿、石英、凝灰岩等中型矿床8处。另有磁铁、锰、铜、锡、萤石、重晶石、天然气等矿藏。
境内多种地貌类型分布,加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调节,为各种植物生长和动物孽生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林木覆盖率为40.1%,森林覆盖率为37.4%,人均森林面积0.04公顷。较高的森林覆盖率,良好的植被,维系着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自然植被有长绿阔叶林、长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草等6个类型。野生植物157科629种,主要有:竹类为毛竹、早竹、苦竹、浙江刚竹、浙江淡竹等竹林;树类有495种,分属77科,其中受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南方红豆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华东黄杉、水松、鹅掌楸、杜仲、夏腊梅、金钱松、福建柏等12种。野生中草药80余种,人工栽培的20余种。人工栽培的作物中,粮油、经济作物超过100种,蔬菜有30类、120种左右。大型野生真菌36科95种。野生动物120科275种,主要有杜鹃、黄鹂、画眉等32种鸟类,华南兔、豹猫、野猪等23种哺乳类,蝮蛇、大鲵、龟、石蛙、蟾蜍等两栖、爬行类27种,泥鳅、黄鳝、条光唇鱼等鱼虾类23种,昆虫100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黑鹿、云豹、金钱豹,二级保护的有灵猫、大鲵、穿山甲和鹗等,属省级保护的有蕲蛇、大杜鹃、鼬獾等。
境内河流纵横、湖荡密布,受山脉走向制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河流具有流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的特点。水资源的丰富对航行、灌溉、淡水鱼养殖、发电、生产生活用水乃至旅游都十分有利。因地形差异,形成两个不同水系:西部为天然河流,以东苕溪为主干,支流众多,呈羽状形;东部多属人工开凿的河流,以京杭大运河和上塘河为骨干,河港交错,湖泊棋布,呈网状形。在东苕溪下游和运河两岸,分布众多被称为荡、漾、潭的水域,其中较大的有三白潭、官塘漾等。据测量,在正常年景,地下水总量为1.57亿立方米。
【气候特征】
余杭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6.2℃,年平均雨量1391.8毫米。因境内地形不同,小气候差异明显,春、冬、夏季风交替,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春雨连绵,风向多变,天气变化较大。常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对集中,梅雨结束即进入盛夏,受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热、温度高、日照强、蒸发大,易有伏夏。秋季,秋高气爽,天气比较稳定。冬季,盛吹西北风,寒冷、干燥,如遇北方强冷空气,就出现寒潮。气候特征为气温适中,适宜双、三熟制。雨热同季,有利于叶茎类作物和瓜果生产。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适宜栽培种植南北多种作物,具有发展粮食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的气候优势。
【行政建制】
余杭区现辖乔司、运河、塘栖、崇贤、仁和、良渚、闲林、余杭、仓前、径山、瓶窑、黄湖、鸬鸟、百丈14 个镇,中泰1个乡和临平、南苑、东湖、星桥4 个街道。区政府驻临平街道。根据杭州市总体规划,由临平等4 个街道和运河镇组成的临平城为杭州三大副城之一,建成区面积现为13.5平方公里,另有塘栖、良渚和余杭3个组团式城镇。
2006年末,余杭区共有建制村262个;社区54个。
【建制沿革】
余杭历史源远流长。从境内吴家埠、荀山、小古城等遗迹的发掘表明,早在距今7000年~6000年间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距今四五千年前,成了良渚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曙光”。
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彼时属吴、越领地,战国中期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在今境内置钱唐(含杭州城区)、余杭两县,属会稽郡(钱唐几经变更,到民国为杭县,今余杭区系由原余杭县和杭县大部地域合并而成)。
西汉时,余杭、钱唐两县仍属会稽郡,钱唐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平帝元始四年(4年),改钱唐县为泉亭县。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余杭县为进睦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余杭、钱唐。
三国时,余杭、钱唐均入吴国版图,属吴郡,隶扬州,钱唐县并为吴郡都尉治。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改置杭州,州治初设余杭,次年移钱唐。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杭州为余杭郡,钱唐、余杭仍为所属。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余杭郡为杭州,为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划钱塘、盐官两县地各半及富春县之两乡地置钱江县,与钱塘县同城设治。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钱江县为仁和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属两浙西路。钱塘、仁和升赤,余杭升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临安府为杭州路,钱塘、仁和、余杭属之。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攻下杭州,改杭州路为杭州府。明清延之。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与余杭县同属钱塘道。
949年5月两县解放,余杭、杭县建制未变。1958年4月,杭县被撤销,属杭州市郊区。1960年1月建立钱塘联社(县级)。余杭县亦于1958年10月撤销,并入临安县。1961年3月,从临安县析出原余杭县境与钱塘联社合并,4月,钱塘联社撤销,恢复县建制,定名余杭县,县治设临平镇。1994年4月,撤销余杭县,设立余杭市。2001年3月,撤销余杭市,设立杭州市余杭区。
【行政区划】
余杭区现辖乔司、运河、塘栖、崇贤、仁和、良渚、闲林、余杭、仓前、径山、瓶窑、黄湖、鸬鸟、百丈14 个镇,中泰1个乡和临平、南苑、东湖、星桥4 个街道。区政府驻临平街道。根据杭州市总体规划,由临平等4 个街道和运河镇组成的临平城为杭州三大副城之一,建成区面积现为13.5平方公里,另有塘栖、良渚和余杭3个组团式城镇。
2006年末,余杭区共有建制村262个;社区54个。
【人口状况】
余杭先民,早在新石器时期,于良渚、瓶窑一带形成聚落。秦统一中国后,有大量居民迁徙余杭,以后各朝,尤其在南宋,北方人口大量移入,几经民族融合,已无直接后裔。民国17年(1928年),杭县总人口为39万人,余杭县为12.6万人。1949年,两县共10.71万户,43.99万人。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3.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45.57万人,非农业人口38.1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99‰,自然增长率为2.18‰。
以下地名与余杭区面积相当:
余杭区特产与美食
余杭径山茶
鸬鸟蜜梨
塘栖枇杷
三家村藕粉
双桥生态鳖
萧山东坡肉
芙蓉水晶虾
萧山八宝豆腐
到余杭区必去著名景点
江南第一漂
双溪竹海
超山
超山赏梅
仙山谷激浪漂流景区
琵琶湾生态农庄
天都城
小白菜民俗风情园
余杭区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余杭区怎么看? ---说两句吧!
浙江省杭州余杭区所在地市的区县/乡镇/街道地图:
当前手机版本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