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疆伊犁州伊宁县喀什乡

新疆伊犁州伊宁县喀什乡

行政代码:654021211 | 行政级别:乡 |
长途区号:0999 | 车牌号码:新D |
人口:约1.79万人 | 人口密度:49人/km2 |
面积:365.32km2 | 邮政编码:835000 |
身份证前六位:654021 | 隶属政区: 伊宁县 |
喀什乡相关网站: 伊宁县旅游指南 伊宁县特产介绍 伊犁品牌网 伊犁旅游指南 伊犁特产介绍 新疆品牌网 新疆旅游指南 新疆特产介绍 |
喀什乡地处县境东南,乡机关所在地距县城63公里。东邻尼勒克县,南隔伊犁河与巩留县相望,西接萨木于孜乡,北靠阿布热勒山。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29公里,总面积365.32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委员会,6个自然村,30个村民小组,3184户,17919人,其中男9203人,女8716人,非农业人口716人,未落户的常住人口602人。总人口中维吾尔族5751人,占32%;回族4809人,占27%;哈萨克族3125人,占17.4%;汉族2767人,占15.4%;东乡族1081人,占6%;撒拉族223人,壮族132人,余为乌孜别克、柯尔克孜、蒙古等族。乡机关驻图地于孜村。
喀什乡原为巩留县属地,1946年划归伊宁县,设千户长管理,俗称“喀什拜什于孜”(“咯什五个百户”之意)。1950年建立人民政权后,相继隶属于十四区、五区、六区,“十月”人民公社,区公所及公社机关驻萨木于孜,管辖今萨木于孜、喀什两乡。1968年公社机关迁现址,1978年更名喀什公社,次年析置萨木于孜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更现名。
喀什,系维语,因喀什河而得名。《钦定西域同文志.卷一》称:“哈什”(喀为“哈”什之同音异字),回语(既维语),眉也,地有两山,相对如眉,故名。亦作“玉石解”
该乡地处阿布热勒山西南缘的新生带冲积扇上,地势北高南低。全境海拔700—2000米,年平均气温8.5℃,降水量340毫米,无霜期164天。有独立的水系,水源充沛,宜农宜牧。经济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工副、商贸、运输等产业发展较快。
".
以下地名与喀什乡面积相当:
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 松峰山镇
喀什乡原为巩留县属地,1946年划归伊宁县,设千户长管理,俗称“喀什拜什于孜”(“咯什五个百户”之意)。1950年建立人民政权后,相继隶属于十四区、五区、六区,“十月”人民公社,区公所及公社机关驻萨木于孜,管辖今萨木于孜、喀什两乡。1968年公社机关迁现址,1978年更名喀什公社,次年析置萨木于孜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更现名。
喀什,系维语,因喀什河而得名。《钦定西域同文志.卷一》称:“哈什”(喀为“哈”什之同音异字),回语(既维语),眉也,地有两山,相对如眉,故名。亦作“玉石解”
该乡地处阿布热勒山西南缘的新生带冲积扇上,地势北高南低。全境海拔700—2000米,年平均气温8.5℃,降水量340毫米,无霜期164天。有独立的水系,水源充沛,宜农宜牧。经济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工副、商贸、运输等产业发展较快。
".
以下地名与喀什乡面积相当:

喀什乡特产与美食




到喀什乡必去著名景点







喀什乡区划
654021211200 210 图地于孜村
654021211201 220 赛皮尔村
654021211202 210 喀拉巴格村
654021211203 210 石桥村
654021211204 220 拜石墩村
654021211205 220 其巴尔吐别克村
654021211206 220 托提温村
654021211207 220 加尔苏村
654021211201 220 赛皮尔村
654021211202 210 喀拉巴格村
654021211203 210 石桥村
654021211204 220 拜石墩村
654021211205 220 其巴尔吐别克村
654021211206 220 托提温村
654021211207 220 加尔苏村
百度推广
喀什乡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喀什乡怎么看? ---说两句吧!
新疆伊犁州伊宁县喀什乡所在地市的区县/乡镇/街道地图:
当前手机版本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