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海海东乐都县

> 青海 > 海东 > 乐都县

青海海东乐都县

查看地图
行政代码:632123行政级别:县长途区号:0972
辖区面积:2820km2人口:约29.2万人人口密度:104人/km2
邮政编码:810000 车牌号码:青隶属政区: 海东
行政区划:碾伯镇 雨润镇 寿乐镇 高庙镇 洪水镇 高店镇 瞿昙镇 共和乡 中岭乡 李家乡 下营乡 芦花乡 马营乡 马厂乡 蒲台乡 中坝藏族乡 峰堆乡 城台乡 达拉乡
乐都县相关网站:
乐都县旅游指南
乐都县特产介绍
乐都县十大特产
乐都县十大景点
海东旅游指南
海东特产介绍
海东十大特产
海东十大景点
青海品牌网
青海旅游指南
行政代码 面积驻地简介
碾伯镇 632123100 61.6km2 碾伯镇位于县境中部,湟水河北岸。人口3.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蒙古、藏族等。总面积61.6平方千米,辖北门一、北门二、下寨、上寨、八家、徐家沙沟、下……[详细]
雨润镇 632123101 125.3km2 雨润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0千米。人口1.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土、藏族等。总面积125.3平方千米。辖旱庄、大地湾、下杏园、上杏园、羊圈、……[详细]
寿乐镇 632123102 188.6km2 寿乐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20千米。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土族等。总面积188.6平方千米。辖仓岭顶、马家湾、土官口、王佛寺、陈家……[详细]
高庙镇 632123103 130.2km2 高庙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2.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蒙古、土族等。总面积130.2平方千米。辖西村、东村、郎家、老鸦、晁马家、白崖……[详细]
洪水镇 632123104 169km2 洪水乡位于县境东南部,湟水河南岸,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族。总面积169平方千米。辖店子、双一、双二、高家湾、河西……[详细]
高店镇 632123105 70km2 高店乡位于县境西端,距县府驻地18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回、藏族等。总面积70平方千米。辖东门、西街、峡口、大峡、河滩、湾子、河滩寨、……[详细]
瞿昙镇 632123106 182.1km2 瞿昙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1千米。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总面积182.1平方千米。辖新联、台沿、石坡沟、浪上、浪下、角营、朵巴营、官隆湾……[详细]
共和乡 632123200 113.2km2 共和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土族等。总面积113.2平方千米。辖联星、许家寨、高营、大庄、拉科、马场、……[详细]
中岭乡 632123201 72.6km2 中岭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21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族等。总面积72.6平方千米。辖业善洼、大水泉、梅家洼、上岭、平坦、甘……[详细]
李家乡 632123202 163.1km2 李家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34千米。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回族等。总面积163.1平方千米。辖烂泥沟、双坪、合尔红……[详细]
下营乡 632123203 98.1km2 下营藏族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32千米。人口0.6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全乡总人口的28%。面积98.1平方千米,辖下营、尕庄、上营、坑坑、白土庄……[详细]
芦花乡 632123204 119.8km2 芦花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及北部与甘肃省相接壤,距县府驻地45千米。人口1.1万,以汉族为,还有藏、土、蒙古族等。总面积119.8平方千米。辖寺院、三条沟……[详细]
马营乡 632123205 238.2km2 马营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相接壤,距县府驻地40千米。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族等。总面积238.2平方千米。辖马莲沟、康巴、白……[详细]
马厂乡 632123206 90.2km2 马场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48千米。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总面积90.2平方千米。辖马场、八旦、泉儿湾、小岭子、保家湾、孟家弯……[详细]
蒲台乡 632123207 105.7km2 蒲台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18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蒙古、藏族等。总面积105.7平方千米。辖有千户台、赵家庄、李家坪、辛家庄、……[详细]
中坝藏族乡 632123208 129.8km2 中坝藏族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34千米。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总人口的32%。面积129.8平方千米。辖中坝庄、洒口、交头、嘛呢台、牙昂……[详细]
峰堆乡 632123209 81.7km2 峰堆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22千米。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回族等。总面积81.7平方千米。辖上营、联村、李庄、红沟门、熊家、刘家寺……[详细]
城台乡 632123210 104.5km2 城台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30千米。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总面积104.5平方千米。辖拉甘邑、山城、坝口、城子、台子、升地湾、河东、……[详细]
达拉乡 632123211 162.1km2 达拉土族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31千米。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33%。面积162.1平方千米。辖袁家台、长沟、黑沟顶、滚子洼、前……[详细]
  key  乐都县[Le Du Xian]青海省海东地区辖县,全省主要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县,并素有“文化县”之称。位于区境东部,湟水河下游,东北接甘肃省,距行署驻地35公里。县府驻地碾伯镇。
    人口29.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回族等。面积为2820平方公里。 辖7镇12乡(其中3个民族乡)。
    夏称西戎地,周秦时期称湟中部落,汉魏时期称破羌县,汉属金城郡,魏属西平郡,晋称乐都郡。唐称鄯州,宋称湟州、乐州,明代称碾北卫,清雍正三年改称碾伯县。青海建省后设乐都县。1978年由省直辖划归海东地区。
    地处湟水谷地及其两侧山地,南北高中间低,地貌以河谷沟谷地和中、低山丘陵为主,湟水河由西向东流经境中。为内陆半干旱性气候年均温6.9℃,年均降水量335.4毫米。境内野生动物有鹿、麝、岩羊、白唇鹿、山鸡、雪鸡等。野生药用植物有党参、贝母、茯苓、黄芪、冬虫夏草等。已探明的金属矿藏有铅、锌、锡、硅石等,黄金、铁、铬、铜也有相当储量。非金属矿藏有石膏、白云石、红柱石、石墨、石灰石、大理石、玉石等,储量丰富,开采价值高。
    工业以冶金,机械、建材、卷烟、化工饮食等行业为重点, 产品多达200多种,其中有10多个产品荣获省、部和国家名优产品称号。农业以小麦、碗豆、油籽种植为主,副食品以生猪、牛羊、禽蛋为多。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县乡公路畅通,县府驻地距西宁机场35公里。 全县有完全中学7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农业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县属医院2个,各乡、镇均有卫生院(所)。
  旅游资源
    境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柳湾原始社会墓地遗址,在考古界享有盛誉,出土文物达3万余件,其中一件象征异性崇拜的人物彩陶,是举世罕见的国宝。还有充满神话色彩的鲁班亭,关羽碑坊、西来寺等人文景观和风景优美的央宗寺、仓家峡林区、水峡山环曲等自然景观。1991年被授予全国扫盲先进县,1992年被命名为全省拥军优属模范县,1993年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1994年被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特殊教育先进县,授予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1995年被命名为全省科技工作先进县。
  历史沿革
    夏称西戎地,周秦时期称湟中部落,汉魏时期称破羌县,汉属金城郡,魏属西平郡,晋称乐都郡。唐称鄯州,宋称湟州、乐州,明代称碾北卫,清雍正三年改称碾伯县。青海建省后设乐都县。1978年由省直辖划归海东地区。
    1949年9月5日乐都解放,6日0乐都县委员会、乐都县人民政府成立。当时全县共设5个区。一区所在地为碾伯,辖碾伯镇、岗沟镇、通济乡、寿乐乡。二区所在地为高庙,辖高庙镇、老鸦乡、冰沟乡、马营乡、李家乡。三区所在地为旱庄,辖雨润乡、努木乡、达拉乡、引胜乡。四区所在地为深沟,辖高店镇、峰堆乡、城台乡、瞿昙镇。五区所在地为双塔营,辖双堡乡、洪水乡、归化乡、亲仁乡。
    1996年底,全县辖马场、芦花、马营、李家、中岭、寿乐、引胜、共和、城台、峰堆、瞿昙、亲仁、达拉、下营、中坝、桃红营、蒲台、洪水、岗沟、雨润、高店21个乡及高庙、碾伯2个镇;其中达拉为土族乡,下营、中坝为藏族乡。全县有行政村366个,居民委员会7个。县人民政府驻碾伯镇。
    2008年,全县辖7镇12乡(其中3个民族乡)。
  乡镇简介
    碾伯镇[Nian Bo Zhen]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镇,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位于县境中部,湟水河北岸。 人口6万,面积177平方公里。辖西岗、陶马家、水磨湾、七里店、马家台、李家、熊沈家、下教场、上教场、东岗、贾湾、土桥、汤官营、晁家、赵家庄、谢家崖湾、高家庄、九哈家、北门一、北门二、下寨、上寨、八家、徐家沙沟、下李家、杨家门、东门巷、东关、河门街、城中、西门、邓家庄、河湾、前庄、后庄、东庄、后营、黄家、王家、苏家、八里桥、沙坝村委会和城中、东关、西门、东门巷、柴油机厂5个居委会。 民国初属附城,1931年建本城镇,1945年改称碾伯镇,1958年成立碾伯公社,1984年复设碾伯镇。地处湟水谷地平原和北侧丘陵、沟谷地。产业以商贸、建筑、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蔬菜种植为主,市场活跃,经济发达。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横穿全境。境内有建于明代的西来寺、关地庙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庙镇[Gao Miao Zhen]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15公里。 人口2.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蒙古、土族等。 面积130.2平方公里。辖西村、东村、郎家、老鸦、晁马家、白崖子、蒲家墩、旱地湾、下沟、长里、柳湾、段堡子、新盛、大路、李家口、保家、田蒲家、寺磨庄、新庄、扎门、脑庄21个村委会。民国初置高庙镇,1950年仍设高庙镇,1958年成立高庙公社,1984年复设高庙镇。地处湟水谷地滩地和北侧的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建材、运输及第三产业为主。农业以小麦、果类、蔬菜种植为主。盛产闻名省内外的沙果、花椒、苹果等。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境内有柳湾原始社会墓地,共发现墓葬1714座。掘出石器、骨器、陶器等珍贵文物3.7万余件。坐落在老鸦峡湟水河中心的鲁班亭,是闻名全省的人文景观之一。境内有高庙,老鸦两个火车站, 交通便利。 1996年被命名为“双文明镇”。
    下营藏族乡[Xia Ying Zang Zu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32公里。人口0.6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全乡总人口的28%。面积98.1平方公里,辖下营、尕庄、上营、坑坑、白土庄、卡子门、杨家庄、上祝家、杨家堡子、下祝家、茶龙、塔春12个村委会。民国初属归德堡,后称维新乡、平等乡,1950年沿旧制设茶龙乡,1956年划归高店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3年分设下营公社,1984年改称下营藏族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县乡公路畅通。
    马营乡[Ma Ying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相接壤,距县府驻地40公里。 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族等。 面积238.2平方公里。辖马莲沟、康巴、白崖坪、墩湾、胜利、卡拉、连丰、垭豁、龙庆、姜洞、上浪卡、古城、北坪、昆仑、龙王岗、湾塘、脑庄、八架山18个村委会和一个乡办牧场。始建于民国初,1950年沿旧制设马营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马营公社,1984年复设马营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籽种植为主。有少量林业、畜牧业。县乡公路畅通。
    马厂乡[Ma Chang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48公里。 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面积90.2平方公里。辖马场、八旦、泉儿湾、小岭子、保家湾、孟家弯、那家庄、干沟滩、白石头、岔沟、昌烟墩11个村委会。民国时属冰沟乡,1952年设马场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马场公社,1984年复设马场乡。地处湟水谷地北岸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豌豆、马铃薯种植为主。马铃薯产量高、品味好,在全县享有盛名。花椒种植为该乡一大名优经济作物。县乡公路畅通。
    中坝藏族乡[Zhong Ba Zang Zu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34公里。 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总人口的32%。 面积129.8平方公里。辖中坝庄、洒口、交头、嘛呢台、牙昂、红庄沟、确实湾、大湾、何家山、泉脑、山丹坡、四庄、柏杨沟、洪三14个村委会。民国时为归化乡,解放初仍设归化乡,1952年改为中坝乡, 1958年并入洪水公社,1961年分设中坝公社,1984年改建中坝藏族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矿产有滑石粉、石膏等。产业以开采、商贸、运输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境内有天然森林,生长云杉、杨、桦等,林中央宋寺,风光秀丽,建筑奇特,是理想的旅游区。县乡公路畅通。
    中岭乡[Zhong Ling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县油菜籽主要产区之一。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21公里。 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族等。面积72.6平方公里。辖业善洼、大水泉、梅家洼、上岭、平坦、甘沟脑、泉沟、铲铲洼、平顶、吴家洼、草场、马家洼、中岭庄、 牧场14个村委会。1932年建中岭乡,1950年沿旧制设中岭乡,1958年并入高庙公社,1961分设中岭公社,1984年复设中岭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加工、运输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还有少量牧业。县乡公路畅通。
    达拉土族乡[Da La Tu zu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31公里。 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33%。 面积162.1平方公里。辖袁家台、长沟、黑沟顶、滚子洼、前半沟、杜家洼、红沟、马圈沟、烂泥滩、白崖坡、宁过、马趟、春洒、白草台、王家滩、达拉滩、麻洞、拉卡、泉洼、干沟山、大庄子、扎什加、李家昂23个村委会。民国时为同化乡,1950年沿旧制设达拉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达拉公社,1984年成立达拉土族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及采矿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境内建有容量35万立方米的水库1座。县乡公路畅通。
    李家乡[Li jia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34公里。 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回族等。 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烂泥沟、双坪、合尔红、马圈、西马营、东马营、陈家磨、滚茶海、大洼、干沟岭、民族、交界湾、尕泉湾、山庄、阿塔岭、和尔寺、丹科尔17个村委会。民国初属长里堡,1950年沿旧制设李家乡,1958年并入高庙公社,1961年分设李家公社,1984年复设李家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还有林业、畜牧业。 境内建有蓄水254万立方米的大帐房水库。县乡公路畅通。
    寿乐镇[Shou Le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20公里。 人口2.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土族等。 面积496平方公里。辖新堡子、熊家湾、王家庄、杨家山、杨家岗、上李家、龙沟门、龙沟寺、邓家山、对巴子、窑庄、薛家庄、薛青、李家台、赵家寺、赵家湾、上衙门、仓家峡、仓岭顶、马家湾、土官口、王佛寺、陈家堡、仓岭沟、羊官沟、土官沟、联合、尕扎、昂麻、牧场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寿乐乡,1958年并入碾伯公社,1961年分设寿乐公社,1984年复设寿乐乡。2001年设寿乐镇,2007年将引胜乡并入寿乐镇。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劳务输出及第三产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牧业以牧养牛、羊、马等为主。通县乡公路。
    共和乡[Gong He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5公里。 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土族等。面积113.2平方公里。 辖联星、许家寨、高营、大庄、拉科、马厂、上桦林、拉日、虎林、童家、克什家、磨石沟、洒龙、书卜、嘛业磨、祁家堡16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努木乡,1952年改称共和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共和公社,1984年复设共和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丘陵。产业以加工,运输、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籽种植为主。境内建有蓄水20万立方米的桦林水库。通县乡公路,交通便利。
    雨润镇[Yu Run Zhen]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0公里,驻地汉庄村。 人口1.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土、藏族等。面积125.3平方公里。 辖汉庄、大地湾、下杏园、上杏园、羊圈、迭尔沟、红坡、刘家、荒滩、深沟10个村委会。民国时置雨润乡,1950年沿旧制设雨润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雨润公社,1984年复设雨润乡。地处湟水谷地。矿藏有石膏、大理石。产业以加工、运输、建材等为主。农业以小麦、蔬菜、果类种植为主。大蒜质高味好,享有盛名。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交通便利。境内汉庄村瓦窑嘴墓地属马家窑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台乡[Cheng Tai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30公里。 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面积104.5平方公里。辖拉甘邑、山城、坝口、城子、台子、升地湾、河东、小沟、衙门庄、上新庄、泉湾、西台、上滩、下台、许家口子、上菲菜沟、下菲菜沟17个村委会。民国时置模范乡,1950年沿旧制设城台乡,1958年并入瞿昙公社,1961年分设城台公社,1984年复设城台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加工、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还牧养牛、羊、马等。县乡公路畅通。
    洪水镇[Hing Shui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南部,湟水河南岸,距县府驻地15公里。 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族。面积169平方公里。辖店子、双一、双二、高家湾、河西、上窑洞、阿西、阿东、马趟子、下街、马家营、李家壕、上王家、下王家、吴家庄、袁家庄、大寨子、石岭子、下沈家、马家岭、郭家庄、上马场、姜湾23个村委会。民国时置洪水乡,1950沿旧制设洪水乡,1958年成立洪水公社,1984年复设洪水乡,2001年设洪水镇地处湟水谷地南侧滩地、沟谷地、山地。矿藏有高品位的石灰石矿。产业以运输、采矿等为主。白灰、纸等产品畅销省内外。农业以小麦、果类、蔬菜种植为主。甘(肃)青(海)公路穿境,交通便利。
    芦花乡[Lu Hua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及北部与甘肃省相接壤,距县府驻地45公里。 人口1.1万,以汉族为,还有藏、土、蒙古族等。面积119.8平方公里。辖寺院、三条沟、西坡、冯洼、九架山、朵家湾、查干、东岭、十字、牙合、营盘湾、王家湾、城背后、转花湾、本康岭15个村委会及乡办牧场。民国初置芦花乡,1950年属冰沟乡,1952年设芦花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芦花公社,1984年复设芦花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加工、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牧业以牧养牛、羊、马等为主。县乡公路畅通。境内有旅游观赏的冰沟奇峰和旧寺掌等自然景观。
    高店镇[Gao Dian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县主要产粮区。 位于县境西端,距县府驻地18公里。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回、藏族等。面积70平方公里。辖东门、西街、峡口、大峡、河滩、湾子、河滩寨、俞家、柳树湾、下杨家、上杨家11个村委会。民国时置复兴乡,1950年沿旧制设高店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高店公社,1984年复设高店乡,2001年设高店镇。地处湟水谷地滩地、丘陵。矿藏有石膏、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产业以运输、商贸、采矿业为主。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各种蔬菜、苹果、红蒜等。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交通便利。
    峰堆乡[Feng Dui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南部, 距县府驻地22公里。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回族等。面积81.7平方公里。辖上营、联村、李庄、红沟门、熊家、刘家寺、下阳洼、上阳洼、上一、上二、下帐房11个村委会。民国时置敦厚乡,1950年沿旧制设峰堆乡,1958年并入瞿昙公社,1961年分设峰堆公社,1984年复设峰堆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加工、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产大红蒜,质优味好,享有盛名。境内建有库容量为55万立方米的黄河滩水库。县乡公路畅通。
    蒲台乡[Pu Tai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18公里。 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蒙古、藏族等。面积189平方公里。头庄、桦庄、中岭、上岭、郭家、西沟庄、严家山、黑窑洞、山桃、大麦沟、尹家、下半沟、新庄湾、千户台、赵家庄、李家坪、辛家庄、地洼、赵宝湾、范家坪、候白家、雷盛家、赵家坪、羊起台、东台、圈窝、小干沟、寺沟脑15个村委会。民国时属双堡乡,1950年属中坝乡,1952设蒲台乡,1958年并入洪水公社,1961年分设蒲台公社,1984年复设蒲台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加工、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豌豆、马铃薯种植为主。县乡公路畅通。
    瞿昙镇[Qu Tan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1公里。 人口2.3万, 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 面积308平方公里。中心,隆国、韩家、晁家窑庄、周家大庄、口子、红庄、盛家庄、中庄、阳坡、阴坡、车路、大石滩、大树庄、脑庄、祁家山、杨家河口、段家庄、魏家河口、晁家、河湾、新联、台沿、石坡沟、浪上、浪下、角营、朵巴营、官隆湾、龙占沟、斜上、斜下、斜中、斜沟门、磨台、徐家台、河西村委会。民国时置瞿昙乡,1950年沿旧制设瞿昙乡,1958年成立瞿昙公社,1984年复设瞿昙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蕴藏、黄铁石、铭铁、石棉等矿产资源。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境内有自然林,草山宽阔,产冬虫夏草、黄芪等药材。通县乡公路,交通便利。建于明代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仿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雄伟壮观,为理想的旅游胜地。
    主要名人:
    郭世清
    [近现代](一九二二至一九六八)字天貌,青海省乐都县人。一九三三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曾受徒于张书旃、徐悲鸿等人,擅长花鸟。历任青海省文联美术组副组长,美协青海分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等。作品有花鸟、双鹊樱花、人民教师等在报刊发表。
    艾措千
    艾措千,男,藏族,1956年3月出生,系青海省乐都县人,1980年1月加入中国0,大学文化,青海医学院教授。现任青海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青海藏医学院院长、青海省藏医院院长、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公司董事长。 艾措千是打造藏医药“四位一体”专业化产业链的奠基人和拓荒者。多年来,立足特色,着眼发展。致力于藏医药事业的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在强化藏医特色优势,加速藏药产业化,提升藏医药科研开发水平,推进藏医学国际传播与交流,培养藏医药事业后备人才,建立藏药生态保护基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作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1月,被共青团省委、青海省民委、青海省青年联合会等单位授予“为民族地区发展稳定做出贡献的杰出青年”称号;2000年10月被列为全国20家技术创新企业带头人;2001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青海省科协第七届常委委员;2000年被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作为企业精英的代表进行专题采访和宣传,2004年被国家评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邓长秀,女,1962年生,青海省乐都县人。现在乐都县文化馆工作,助理馆员职称。中国舞协会员,青海舞协会员,青海省少儿舞蹈研究会会员,青海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舞蹈、戏剧表演、创作、辅导、编导和理论研究工作并多次参加外省举办的业务学习。曾参加了舞蹈《庆丰收》、《绣金匾》、《水乡送粮》、《抢亲》等剧目的演出(担任主角),并担任了二胡独奏,曾在《花儿与少年》、《应征途中》担任笛子独奏和一些伴奏工作。
    自己创作、编导、主演的小舞剧《新婚别》获得县级汇演一等奖,舞蹈《望星空》、《原野牧歌》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舞蹈《二兰颂》、《在希望的田野上》、《河湟之春》、《黄河边的小姑娘》、《城里人》、《故乡春曲》、《烟工的心愿》等节目分别获得省级机关职工调演、地区职工文艺调演、县级文化调演的一、二、三等奖,为县上一些单位编排的舞蹈节目参加系统文艺调演中获一、二等奖;1992年为县电力局编排的大型广场舞《花儿与少年》获全省电力系统运动会精神文明奖;组织并参演的青海省首届“江河源之夏”艺术节广场舞《旱船》获优秀组织奖;在此期间,主演了舞蹈《青海人》、《魂系源头》、《春妞》、《金秋欢歌》等,分别获得1998、1999年海东地区文艺调演一、二等奖,同时,为群众文化活动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1997年,为县社火队编排的《丰收锣鼓》获省文化厅及县文广局一等奖。
    为抢救民族、民间舞蹈遗产,自己参加了《青海省民族民间舞蹈概述》的搜集、整理、编写工作,独立完成了《乐都县民族民间舞蹈概述》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竹马》、《五鬼闹判》等节目的搜集、整理、编写,被省集成办评选为先进工作者。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进行理论研究,撰写了《做好农村文化工作的展望》等文章,被青海省群众文化学会评为优秀奖并获得奖励。
  
以下地名与乐都县面积相当:
乐都县特产与美食
乐都紫皮大蒜
乐都紫皮大蒜
乐都大樱桃
乐都大樱桃
乐都洋芋
乐都洋芋
乐都长辣椒
乐都长辣椒
乐都绿萝卜
乐都绿萝卜
青海湖湟鱼
青海湖湟鱼
乐都沙果
乐都沙果

到乐都县必去著名景点
乐都南山
乐都南山
西来寺
西来寺
柳湾墓地
柳湾墓地
瞿昙寺
瞿昙寺

乐都县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乐都县怎么看? ---说两句吧!

  

青海海东乐都县所在地市的区县/乡镇/街道地图:

 青海海东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青海海东民和县
 青海海东平安县
 青海海东乐都县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
 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雄先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沙连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阿什
 青海海东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道
 青海海东平安县平安镇
 青海海东乐都县洪水镇
 青海海东乐都县雨润镇
 青海海东民和县李二堡镇
 青海海东乐都县高店镇
 青海海东民和县核桃庄乡
 青海海东平安县巴藏沟乡
 青海海东民和县峡门镇
 青海海东民和县古鄯镇
 青海海东乐都县寿乐镇
 青海海东平安县沙沟乡
 青海海东乐都县下营乡
 青海海东平安县古城乡
 青海海东乐都县碾伯镇
 青海海东平安县石灰窑乡
 青海海东乐都县峰堆乡
 青海海东平安县三合镇
 青海海东乐都县达拉乡
 青海海东乐都县蒲台乡
 青海海东平安县小峡镇
 青海海东乐都县高庙镇
 青海海东乐都县共和乡
 青海海东乐都县瞿昙镇
 青海海东乐都县中岭乡
 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
 青海海东乐都县李家乡
 青海海东乐都县芦花乡
 青海海东乐都县马营乡
 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
 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
 青海海东乐都县马厂乡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
 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
 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
 青海海东乐都县中坝藏族乡
 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
 青海海东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岗
 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
 青海海东乐都县城台乡
 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
 青海海东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
 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巴扎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二塘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谢家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塔加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
 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
 青海海东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
 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牙什
 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
 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石大
 青海海东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尕
 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初麻
 青海海东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昂思
 青海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
当前手机版本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