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甘肃省定西通渭县

甘肃省定西通渭县

行政代码:621121 | 行政级别:县 |
长途区号:0932 | 车牌号码:甘J |
人口:约45万人 | 人口密度:155人/km2 |
面积:2905km2 | 邮政编码:743300 |
身份证前六位:621121 | 隶属政区: 定西 |
驻地:平襄镇 | |
行政区划:平襄镇 -镇 鸡川镇 榜罗镇 常河镇 义岗镇 陇阳乡 陇山乡 陇川乡 新景乡 碧玉乡 襄南乡 李店乡 什川乡 三铺乡 华岭乡 寺子乡 北城乡 | |
通渭县相关网站: 通渭县旅游指南 通渭县特产介绍 定西旅游指南 定西特产介绍 甘肃品牌网 甘肃省旅游指南 甘肃省特产介绍 |
行政代码 | 面积 | 驻地 | 简介 | |
平襄镇 | 621121100 | 自然环境:平襄乡位于通渭县中部。总土地面积20.17万亩,年平均气温7℃,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全年无霜期150天。 行政区划:辖3个居民委员会……[详细] | ||
-镇 | 621121101 | 自然环境:-镇位于通渭县西部,总土地面18.68万亩,总耕地面积8.44万亩,平均海拔2121米,看平均降雨量470毫米,年平均气温4.8°C,全年无……[详细] | ||
鸡川镇 | 621121102 | 自然环境:鸡川镇位于通渭县东部,总土地面积19.19万亩,耕地面积8.56万亩,平均海拔1657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气温6℃,全年无霜期1……[详细] | ||
榜罗镇 | 621121103 | 自然环境:榜罗镇位于通渭县西南部,总土地面积19.25万亩,耕地面积8.59万亩,平均海拔1938米。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年平均气温6.3C,全年无……[详细] | ||
常河镇 | 621121104 | 自然环境:常河镇位于通渭县南部,总土地面积21.87万亩,总耕地面积10.4万亩,平均海拔1590米。年平均降雨量444毫米,年镇平均气温7.9℃,全年……[详细] | ||
义岗镇 | 621121105 | 自然环境:义岗川镇位于通渭县城北部,总土地面积21.04万亩,耕地面积8.5万亩,平均海拔1830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气温6.2℃,全年无……[详细] | ||
陇阳乡 | 621121200 | 106km2 | 通渭县辖乡。1949年设陇阳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中部偏东,距县城17公里。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1.5万。有公路通县城。……[详细] | |
陇山乡 | 621121201 | 119km2 | 陇山乡位于通渭县东北部,东接静宁县,东南分别与新景乡、鸡川镇、碧玉乡相邻,西北毗连陇阳、陇川乡。全乡总面积119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78400亩。乡人民……[详细] | |
陇川乡 | 621121202 | 118km2 | 通渭县辖乡。1958年建陇川公社,1983年改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3公里。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1.6万。有公路与靖(远)天(水)公路相接。……[详细] | |
新景乡 | 621121203 | 105.4km2 | 新景乡总面积10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624亩,其中洋芋种植面积达3万亩以上,为通渭县洋芋种植大乡;2003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3000亩,荒……[详细] | |
碧玉乡 | 621121204 | 128km2 | 通渭县辖乡。1958年由碧玉区改为碧玉公社,1983年改置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128平方公里,人口2万。靖(远)天(水)公路穿境。辖新……[详细] | |
襄南乡 | 621121206 | 148km2 | 通渭县辖乡。1949年设襄南区,1958年改为公社,1983年改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148平方公里,人口2.4万。通(渭)甘(谷)公……[详细] | |
李店乡 | 621121207 | 101km2 | 通渭县辖乡。1974年由襄南公社分设李店公社,1981年更名为李家店公社,1983年改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1.7……[详细] | |
什川乡 | 621121210 | 154km2 | 通渭县辖乡。1949年设什川区,1958年改为公社,1983年改置乡。位于县境西部偏南,距县城32公里。面积154平方公里,人口1.6万。马(营)陇(西……[详细] | |
三铺乡 | 621121212 | 166km2 | 通渭县辖乡。1955年设第三铺区,1958年改为公社,1983年改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6.5公里。面积166平方公里,人口1.6万。有公路通县城……[详细] | |
华岭乡 | 621121214 | 157km2 | 通渭县辖乡。1949年设华岭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1年更名为华家岭公社,1983年改置乡。位于县境西部偏北,距县城29公里。面积157平方公里,……[详细] | |
寺子乡 | 621121215 | 117km2 | 通渭县辖乡。1949年设寺子乡,1958年并入义岗公社,1961年分设寺子公社,1981年更名为寺子川公社,1983年改置乡。位于县境北部偏东,距县城2……[详细] | |
北城乡 | 621121216 | 22km2 | 北城乡地处甘肃省岳池县城北郊,距县城3.5公里,幅员面积22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普庵寺。2004年末,全乡辖普庵寺、张仙坝、耿家店、壁山庙、土桥寺、石院……[详细] |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侧,介于东经104°57′~105°38′、北纬34°55′~35°29′之间,海拔为2521~1410米,平均海拔1970.5米。东南、南分别与秦安、甘谷县接壤,西南、西分别与武山、陇西县相邻,西北、北、东北分别与安定区、会宁和静宁县毗邻,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连结兰州、白银、平凉、天水等地的重要枢纽。
政区划分
全县共辖6镇12乡、332个行政村、3个社区、2440个村民小组。
面积人口
全县东西长约78公里,南北宽约64公里,总面积2912.97平方公里。全县居民总户数101891户、总人口46.73万人,其中农业户数86852户、农业人口42.68万人。
区划沿革
通渭县历史悠久,开发较早,距今已有四、五千年。西周为羌戎地区,秦属陇西郡,汉初始置平襄县,属天水郡。宋置通渭县,元属巩昌路,明清属巩昌府。建国后1949年8月至1955年,属天水专区;于1956年划归定西专区所辖至今。
自然资源
通渭县地处黄土高原南部的连绵地带,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区,年平均气温7.7℃,降水量300~600mm,无霜期120~170天,日照时数2100~2430小时。是全省18个干旱县、41个国扶县之一。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是花岗岩、汉白玉、硅铁矿、高岭土、硫铁矿、地热温泉和煤等。花岗岩分布仅露地储量在6亿立方米以上,高岭土可开采储量187万吨,硅铁矿总储量300万立方米。地热资源3处,距县城8公里处的地热温泉闻名省内外,日泛水量在6000吨以上,地表水温53.9°C,富含铁、碘、氟、钙、钾、锶、氡等19种化学元素,属国内少见的复合型富质高热矿泉,“浴可医治百病,饮可提神美容”,可洗愈皮肤病、胃肠道疾病、风湿病等17种疾病,为陇中著名的疗养胜地,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文化体育
通渭县文化底蕴深厚。通渭群众酷爱书画,习字作画蔚然成风,全县10万余户几乎家家悬挂、收藏字画,书画收藏总量150万件以上,现有画廊260多家,从事书画习作创作的人员3350人,有县以上协会的创作骨干349人,其中有国家、省级书法(美术)协会会员32人,从事书画装裱和经销的人员达2000多人,年书画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1993年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通渭县以书画之乡闻名,县文化馆魏岳嵩、刘铎、何钰等的作品多次在省上和全国各种大型展览上展出受到好评。魏岳嵩的《梅兰菊竹》条屏1984年由甘肃人民出生社出版发行,楷书扇面1987年在《书法》杂志发表。刘铎的行草在中国、日本等国书法爱好者参加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书画展览》中入选,并在杜康杯全国大奖中获佳奖。全县还多有书画收藏爱好者,米芾、郑板桥、于佑任等历代名家的作品都有收藏,当代舒同、启功等书法家的作品也散见于民间。
通渭体育事业成绩骄人,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田径之乡”和“全国体育先进县”,常河、鸡川镇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鸡川、寺子、常河、碧玉、榜罗、什川、义岗、-和原青堡等乡镇先后被评为全省体育先进乡镇。
经济
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有小麦、莜麦、扁豆、速效豆、谷子、糜子、玉米、洋芋、荞麦等17个种类。经济作物有胡麻、蔬菜、瓜果、药材、花卉等上百个种类。
城市工业主要有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建材业。年产量最大的有粉丝、味精、淀粉、地毯、水泥、毛衣裤等二十多种产品。其中“飞天牌”粉丝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温泉牌”味精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为部级优质产品,两项均被列为甘肃省名牌产品;仿古地毯获全国优质进出口产品银奖;牦牛绒衫获’95武汉纺织年会纺织类“维尔佳”杯二等奖。境内有西兰、华双、马陇等3条国家干线公里,有17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县城距省会兰州180公里,横穿全县的310国道已经建成。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县城已开通程控国内直拨电话,-等16个乡镇实现了农话自动化。电力供应比较充分裕,有110千伏输变电线路1条,35千伏输变电站5个。实现了村村通电。
平均海拔1970.5米,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属陇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区,年平均气温7.7°C,极端最低温-20.7°C。总人口 42.85万人,总土地面积290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3万亩,其中粮田133.26万亩,经济作物24.52万亩,人口密度156.33人/平方公里.
文化教育
通渭县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发现有温家坪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战国时代秦长城遗址,历史上有东汉末年的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明代工部尚书赵荣、开封知府王瓒、清代“陇右真儒”李南晖、四川按察使牛树梅等文化名人。通渭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途经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之一,县内建有榜罗红军长征纪念馆、义岗红军烈士陵园、红军长征纪念碑等革命纪念建筑,红军长征榜罗会议遗址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100个景点之一,“通渭小曲”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通渭群众酷爱书画,习字作画蔚然成风,全县10万余户几乎家家悬挂、收藏字画,书画收藏总量150万件以上,现有画廊260多家,从事书画习作创作的人员3350人,有县以上协会的创作骨干660人,其中有国家、省级书法(美术)协会会员45人,1993年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57所,其中完全中学5所,职业学校4所,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9所,九年制学校19所,小学295所,幼儿园12所,校舍面积达339418万平方米,拥有教职工5378人,在校学生10868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2%,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5.1%。
以下地名与通渭县面积相当:
政区划分
全县共辖6镇12乡、332个行政村、3个社区、2440个村民小组。
面积人口
全县东西长约78公里,南北宽约64公里,总面积2912.97平方公里。全县居民总户数101891户、总人口46.73万人,其中农业户数86852户、农业人口42.68万人。
区划沿革
通渭县历史悠久,开发较早,距今已有四、五千年。西周为羌戎地区,秦属陇西郡,汉初始置平襄县,属天水郡。宋置通渭县,元属巩昌路,明清属巩昌府。建国后1949年8月至1955年,属天水专区;于1956年划归定西专区所辖至今。
自然资源
通渭县地处黄土高原南部的连绵地带,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区,年平均气温7.7℃,降水量300~600mm,无霜期120~170天,日照时数2100~2430小时。是全省18个干旱县、41个国扶县之一。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是花岗岩、汉白玉、硅铁矿、高岭土、硫铁矿、地热温泉和煤等。花岗岩分布仅露地储量在6亿立方米以上,高岭土可开采储量187万吨,硅铁矿总储量300万立方米。地热资源3处,距县城8公里处的地热温泉闻名省内外,日泛水量在6000吨以上,地表水温53.9°C,富含铁、碘、氟、钙、钾、锶、氡等19种化学元素,属国内少见的复合型富质高热矿泉,“浴可医治百病,饮可提神美容”,可洗愈皮肤病、胃肠道疾病、风湿病等17种疾病,为陇中著名的疗养胜地,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文化体育
通渭县文化底蕴深厚。通渭群众酷爱书画,习字作画蔚然成风,全县10万余户几乎家家悬挂、收藏字画,书画收藏总量150万件以上,现有画廊260多家,从事书画习作创作的人员3350人,有县以上协会的创作骨干349人,其中有国家、省级书法(美术)协会会员32人,从事书画装裱和经销的人员达2000多人,年书画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1993年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通渭县以书画之乡闻名,县文化馆魏岳嵩、刘铎、何钰等的作品多次在省上和全国各种大型展览上展出受到好评。魏岳嵩的《梅兰菊竹》条屏1984年由甘肃人民出生社出版发行,楷书扇面1987年在《书法》杂志发表。刘铎的行草在中国、日本等国书法爱好者参加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书画展览》中入选,并在杜康杯全国大奖中获佳奖。全县还多有书画收藏爱好者,米芾、郑板桥、于佑任等历代名家的作品都有收藏,当代舒同、启功等书法家的作品也散见于民间。
通渭体育事业成绩骄人,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田径之乡”和“全国体育先进县”,常河、鸡川镇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鸡川、寺子、常河、碧玉、榜罗、什川、义岗、-和原青堡等乡镇先后被评为全省体育先进乡镇。
经济
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有小麦、莜麦、扁豆、速效豆、谷子、糜子、玉米、洋芋、荞麦等17个种类。经济作物有胡麻、蔬菜、瓜果、药材、花卉等上百个种类。
城市工业主要有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建材业。年产量最大的有粉丝、味精、淀粉、地毯、水泥、毛衣裤等二十多种产品。其中“飞天牌”粉丝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温泉牌”味精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为部级优质产品,两项均被列为甘肃省名牌产品;仿古地毯获全国优质进出口产品银奖;牦牛绒衫获’95武汉纺织年会纺织类“维尔佳”杯二等奖。境内有西兰、华双、马陇等3条国家干线公里,有17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县城距省会兰州180公里,横穿全县的310国道已经建成。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县城已开通程控国内直拨电话,-等16个乡镇实现了农话自动化。电力供应比较充分裕,有110千伏输变电线路1条,35千伏输变电站5个。实现了村村通电。
平均海拔1970.5米,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属陇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区,年平均气温7.7°C,极端最低温-20.7°C。总人口 42.85万人,总土地面积290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3万亩,其中粮田133.26万亩,经济作物24.52万亩,人口密度156.33人/平方公里.
文化教育
通渭县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发现有温家坪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战国时代秦长城遗址,历史上有东汉末年的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明代工部尚书赵荣、开封知府王瓒、清代“陇右真儒”李南晖、四川按察使牛树梅等文化名人。通渭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途经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之一,县内建有榜罗红军长征纪念馆、义岗红军烈士陵园、红军长征纪念碑等革命纪念建筑,红军长征榜罗会议遗址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100个景点之一,“通渭小曲”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通渭群众酷爱书画,习字作画蔚然成风,全县10万余户几乎家家悬挂、收藏字画,书画收藏总量150万件以上,现有画廊260多家,从事书画习作创作的人员3350人,有县以上协会的创作骨干660人,其中有国家、省级书法(美术)协会会员45人,1993年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57所,其中完全中学5所,职业学校4所,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9所,九年制学校19所,小学295所,幼儿园12所,校舍面积达339418万平方米,拥有教职工5378人,在校学生10868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2%,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5.1%。
以下地名与通渭县面积相当:

通渭县特产与美食









到通渭县必去著名景点


通渭县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通渭县怎么看? ---说两句吧!
甘肃省定西通渭县所在地市的区县/乡镇/街道地图:
当前手机版本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