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甘肃省白银靖远县双龙乡
甘肃省 > 白银 > 靖远县 > 双龙乡
甘肃省白银靖远县双龙乡
行政代码:620421207 | 行政级别:乡 |
长途区号:0943 | 车牌号码:甘D |
人口:约7700人 | 人口密度:42人/km2 |
面积:182.1km2 | 邮政编码:730900 |
身份证前六位:620421 | 隶属政区: 靖远县 |
双龙乡相关网站: 靖远县旅游指南 靖远县特产介绍 靖远县政务网 白银旅游指南 白银特产介绍 |
双龙乡位于甘肃省靖远县城西北,距县城120公里,东接兴隆乡,南倚泰和山,有原始森林1866公倾,西邻石门乡,北濒黄河与景泰县五佛乡相望,黄河流经境内22公里。双龙乡总面积182.1平方公里,辖永和、黄坪、城川、双龙、碾沟、义和、仁和、北城8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2897户15774人,有耕地29351亩,人均1.86亩,其中水地11081亩,旱地18270亩。双龙乡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糜谷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优质水稻、大枣、香水梨、羔羊肉等,已初具规模。
历史沿革
因乡政府原驻刘家寺建有双龙庙,庙内两根巨柱各刻一条龙,有活跃、腾飞之意,故而得名双龙。解放前双龙乡由仁义乡管辖,解放后属靖远县第四区公所,1958年公社化时与永和乡并成永和公社,1963年改为双龙公社,1978年公社驻地由刘家寺迁至永和村(即永安堡),1988年公社改为乡建制沿用至今。
自然资源
双龙乡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海拔2000米左右。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山大沟深,山地与塬地纵横交错。地理位置特殊,镶嵌在挺拔的泰和山和滔滔不绝的黄河天险之间。境内泰和山主峰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是白银市最高峰。哈思山原始林区,被甘肃省列为原始森林保护区,活动着为数不多的石羊、松鼠、麝香等野生动物,生长着宝贵的天然油松和灌木林,巷松翠柏,郁郁葱葱,景物宜人,空气清爽,人工造林成果喜人,面积逐年扩大,是盛夏休闲避薯和旅游观光的盛地。对此,著名书画家、原省政协副主席范振绪先生曾自称为“太和山民”,并题联“云树接天含远秀,石泉流玉传清音”。 黄河流经靖远境内154公里。自明建卫至今,靖远依河水自流灌溉的渠道就有八条。从河上游往下,分别是:复兴渠、靖丰渠、民生渠、恒丰渠、靖乐渠、永固渠、沣泰渠和发源渠。八大渠道总长180·9公里,自流灌溉面积共计75163亩。八大渠道对发展靖远农业的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发源渠灌区位于靖远县双龙乡。
发源渠: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原名永裕渠、仁义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发源渠。据《靖远县志·民国志》记载:最早于“清乾隆四十三年,由邑绅高吉世、张怀清、高宪等联合开渠,历十余年之经营适竣工”。为保证灌溉,从清·道光年间起到1991年,历时170年,曾六移渠口,沿黄河上接至现在的新红崖砭,渠总长22公里。灌区位于靖远县双龙乡。发源渠开口无坝引黄河水进行灌溉。渠首设在车木峡的新红崖砭。灌区高程1350米以上,南北宽2公里,东西长12公里。灌区受益仁和、义和、北城三个村,17个社,总人口为7740人,总灌溉面积为10900亩。
农业发展
沿黄灌区有4个行政村,有一条全长22公里的发源渠,始建于1778年,是靖远县万亩灌区之一,有小型提灌工程15处,这里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发展高效农业,林果业及蔬菜业前景广阔,仁和、义和两村所年产优质大米3000吨,是靖远县的大米基地之一,碾沟及北城村盛产优质大枣(个大、色红、肉厚、味甜)年产约10万公斤。若辐射仁和村的车木峡,车闸箱,可发展为全县的大枣基地之一。泰和山下有4个干旱半干旱行政村,其中黄坪村属纯川原村。永和、城川、双龙三村有井泉灌溉的部分水地,主产小麦、糜谷、兼种豆类,洋芋。永和村所产的大葱远近闻名。 双龙乡
双龙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形成了以大枣、优质水稻、枸杞为支柱产业的产业格局;尤其是大枣产业,由于这里生产的大枣个大、肉厚、品质优,所以市场需求量大,销售快,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2006年,双龙乡为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发挥规模效应,发展特色经济,使大枣产业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以仁义地区6000亩枣园为中心,辐射北城、碾沟2500亩,建成了8500亩大枣基地,大量销售宁夏、青海、兰州、新疆等地。在盛产期,年产量可达到510公斤,每亩可创收2000元,除去成本350元,每亩可创纯收入1650元,与粮食作物相比,是种植作物收入的2倍多。为此,双龙乡将继续在这一产业上做文章,把这一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规划在目前8500亩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力争2010年大枣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建成靖远县最大的优质大枣基地。
历史遗迹
双龙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黄河蜿蜒至此,悬崖峭壁,洪波汹涛,地势险峻, 明代北城滩长城
古为黄河交通、军事之险关要隘。明代北城滩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遗址、唐代北城滩古城堡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的永和遗址、北城滩唐墓群、清代仁和四合院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城滩城遗址矗立于黄根深叶茂东南岸石崖之上,扼险据要。东山有明长城烽燧,西北与五佛寺对峙,南临黄河,惊涛拍岸,为黄河险关要隘。城堡呈方形,面积3412平方米,为夯土板筑。城墙底宽5.3米,残高3.3米,城门设于南面,并有凸形瓮城遗迹残存。东、北两墙各有马面3个。西墙有马面2个。城内暴雨的陶器残片十分丰富,有莲花纹园瓦当陶范及瓦当残片,为唐代遗物。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以下地名与双龙乡同名:
以下地名与双龙乡面积相当:
历史沿革
因乡政府原驻刘家寺建有双龙庙,庙内两根巨柱各刻一条龙,有活跃、腾飞之意,故而得名双龙。解放前双龙乡由仁义乡管辖,解放后属靖远县第四区公所,1958年公社化时与永和乡并成永和公社,1963年改为双龙公社,1978年公社驻地由刘家寺迁至永和村(即永安堡),1988年公社改为乡建制沿用至今。
自然资源
双龙乡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海拔2000米左右。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山大沟深,山地与塬地纵横交错。地理位置特殊,镶嵌在挺拔的泰和山和滔滔不绝的黄河天险之间。境内泰和山主峰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是白银市最高峰。哈思山原始林区,被甘肃省列为原始森林保护区,活动着为数不多的石羊、松鼠、麝香等野生动物,生长着宝贵的天然油松和灌木林,巷松翠柏,郁郁葱葱,景物宜人,空气清爽,人工造林成果喜人,面积逐年扩大,是盛夏休闲避薯和旅游观光的盛地。对此,著名书画家、原省政协副主席范振绪先生曾自称为“太和山民”,并题联“云树接天含远秀,石泉流玉传清音”。 黄河流经靖远境内154公里。自明建卫至今,靖远依河水自流灌溉的渠道就有八条。从河上游往下,分别是:复兴渠、靖丰渠、民生渠、恒丰渠、靖乐渠、永固渠、沣泰渠和发源渠。八大渠道总长180·9公里,自流灌溉面积共计75163亩。八大渠道对发展靖远农业的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发源渠灌区位于靖远县双龙乡。
发源渠: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原名永裕渠、仁义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发源渠。据《靖远县志·民国志》记载:最早于“清乾隆四十三年,由邑绅高吉世、张怀清、高宪等联合开渠,历十余年之经营适竣工”。为保证灌溉,从清·道光年间起到1991年,历时170年,曾六移渠口,沿黄河上接至现在的新红崖砭,渠总长22公里。灌区位于靖远县双龙乡。发源渠开口无坝引黄河水进行灌溉。渠首设在车木峡的新红崖砭。灌区高程1350米以上,南北宽2公里,东西长12公里。灌区受益仁和、义和、北城三个村,17个社,总人口为7740人,总灌溉面积为10900亩。
农业发展
沿黄灌区有4个行政村,有一条全长22公里的发源渠,始建于1778年,是靖远县万亩灌区之一,有小型提灌工程15处,这里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发展高效农业,林果业及蔬菜业前景广阔,仁和、义和两村所年产优质大米3000吨,是靖远县的大米基地之一,碾沟及北城村盛产优质大枣(个大、色红、肉厚、味甜)年产约10万公斤。若辐射仁和村的车木峡,车闸箱,可发展为全县的大枣基地之一。泰和山下有4个干旱半干旱行政村,其中黄坪村属纯川原村。永和、城川、双龙三村有井泉灌溉的部分水地,主产小麦、糜谷、兼种豆类,洋芋。永和村所产的大葱远近闻名。 双龙乡
双龙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形成了以大枣、优质水稻、枸杞为支柱产业的产业格局;尤其是大枣产业,由于这里生产的大枣个大、肉厚、品质优,所以市场需求量大,销售快,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2006年,双龙乡为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发挥规模效应,发展特色经济,使大枣产业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以仁义地区6000亩枣园为中心,辐射北城、碾沟2500亩,建成了8500亩大枣基地,大量销售宁夏、青海、兰州、新疆等地。在盛产期,年产量可达到510公斤,每亩可创收2000元,除去成本350元,每亩可创纯收入1650元,与粮食作物相比,是种植作物收入的2倍多。为此,双龙乡将继续在这一产业上做文章,把这一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规划在目前8500亩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力争2010年大枣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建成靖远县最大的优质大枣基地。
历史遗迹
双龙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黄河蜿蜒至此,悬崖峭壁,洪波汹涛,地势险峻, 明代北城滩长城
古为黄河交通、军事之险关要隘。明代北城滩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遗址、唐代北城滩古城堡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的永和遗址、北城滩唐墓群、清代仁和四合院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城滩城遗址矗立于黄根深叶茂东南岸石崖之上,扼险据要。东山有明长城烽燧,西北与五佛寺对峙,南临黄河,惊涛拍岸,为黄河险关要隘。城堡呈方形,面积3412平方米,为夯土板筑。城墙底宽5.3米,残高3.3米,城门设于南面,并有凸形瓮城遗迹残存。东、北两墙各有马面3个。西墙有马面2个。城内暴雨的陶器残片十分丰富,有莲花纹园瓦当陶范及瓦当残片,为唐代遗物。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以下地名与双龙乡同名:
以下地名与双龙乡面积相当:
双龙乡特产与美食
小口大枣
靖远羊羔肉
灯笼辣椒
靖远枸杞
二毛裘皮
北方铜鱼
哈思梨
大果子
到双龙乡必去著名景点
法泉寺石窟
大浪天险
黑城子古城遗址
靖远四合院
哈思山
中国农民第一桥
双龙乡区划
620421207200 220 北城村
620421207201 210 永和村
620421207202 220 黄坪村
620421207203 220 城川村
620421207204 220 双龙村
620421207205 220 碾沟村
620421207206 220 义和村
620421207207 220 仁和村
620421207201 210 永和村
620421207202 220 黄坪村
620421207203 220 城川村
620421207204 220 双龙村
620421207205 220 碾沟村
620421207206 220 义和村
620421207207 220 仁和村
百度推广
双龙乡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双龙乡怎么看? ---说两句吧!
甘肃省白银靖远县双龙乡所在地市的区县/乡镇/街道地图:
当前手机版本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