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甘肃省天水麦积区

> 甘肃省 > 天水 > 麦积区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

查看地图
行政代码:620503行政级别:市辖区
长途区号:0938 车牌号码:甘E
人口:约57.52万人人口密度:167人/km2
面积:3452km2邮政编码:741000
身份证前六位:620503隶属政区: 天水
行政区划:道北街道 北道埠街道 桥南街道 社棠镇 马跑泉镇 甘泉镇 渭南镇 东岔镇 花牛镇 中滩镇 新阳镇 元龙镇 伯阳镇 麦积镇 石佛镇 五龙乡 琥珀乡 党川乡 利桥乡 三岔乡
麦积区相关网站:
麦积区旅游指南
麦积区特产介绍
天水旅游指南
天水特产介绍
甘肃品牌网
甘肃省旅游指南
甘肃省特产介绍
行政代码 面积驻地简介
道北街道 620503001 道北街道位于甘肃省天水麦积区。下辖: 620503001001 111 前进路社区 620503001002 111 北山路社区 620503……[详细]
北道埠街道 620503002 北道埠街道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陇昌路西45号,地处麦积区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商业兴旺,是集 商贸旅游、货运交通为一体的商埠旱码头。是甘肃的东大门,……[详细]
桥南街道 620503003 桥南街道位于甘肃省天水麦积区。下辖: 620503003001 111 龙园社区 620503003002 111 天河社区 62050300……[详细]
社棠镇 620503100 自然环境:社棠镇位于麦积区中部,渭河北岸。总土地面积7.24万亩,总耕地面积2.43万亩。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气温12℃,全年无霜期211天,……[详细]
马跑泉镇 620503101 自然环境:马跑泉镇位于麦积区城郊东南部,总土地面积14.55万亩,总耕地面积6.15万亩。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气温12℃,全年无霜期211天,……[详细]
甘泉镇 620503102 "  自然环境:甘泉镇位于天水市东南部,总土地面积27.34万亩,总耕地面积6.53万亩。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气温12℃,全年无霜期211天,……[详细]
渭南镇 620503103 自然环境:渭南镇地处三阳川渭河南岸,总土地面积11.95万亩,总耕地面积4.31万亩。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气温12℃,全年无霜期211天,平均……[详细]
东岔镇 620503104 自然环境:东岔镇位于小陇山牛背梁西部,总土地面积39.88万亩,总耕地面积0.98万亩,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平均气温12°C,全年无霜期211天……[详细]
花牛镇 620503105 自然环境:花牛镇位于秦城和北道两区中心地带,总土地面积15.45万亩,总耕地面积6.72万亩。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气温12℃,全年无霜期211……[详细]
中滩镇 620503106 自然环境:中滩镇北临葫芦河,总土地面积3.25万亩,总耕地面积1.28万亩。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气温12℃,全年无霜期211天,平均海拔108……[详细]
新阳镇 620503107 自然环境:新阳镇位于麦积区西北部,总土地面积8.45万亩,总耕地面积3.15万亩,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气温12°C,全年无霜期211天,平均海……[详细]
元龙镇 620503108 自然环境:元龙镇位于麦积区东部,总土地面积29.79万亩,耕地面积3.72万亩。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气温12℃,全年无霜期211天,平均海拔1……[详细]
伯阳镇 620503109 "  自然环境:伯阳镇位于麦积区东部,总土地面积21.03万亩,耕地面积5.2万亩。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气温12℃,全年无霜期211天,平均海……[详细]
麦积镇 620503110 自然环境:麦积镇地处小陇山林缘区,总土地面积19.87万亩,总耕地面积1.85万亩,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气温12°C,全年无霜期211天,平均……[详细]
石佛镇 620503200 93km2 1949年设石佛乡,1961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设乡。位于区境西部,距市区45公里。面积93平方公里,人口3.9万。316国道过境。辖严家山、张家湾……[详细]
五龙乡 620503201 59km2 天水市北道区辖乡。1961年设五龙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市区105公里。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1.7万。 秦(安)甘(谷)公路过……[详细]
琥珀乡 620503202 41km2 天水市北道区辖乡。1949年设琥珀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设乡。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市区95公里。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1.1万。陇海铁路隔河……[详细]
党川乡 620503203 760km2 天水市北道区辖乡。 1966年设党川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市区50公里。面积760平方公里,人口0.5万。310国道横过乡境。……[详细]
利桥乡 620503204 553km2 天水市北道区辖乡。 1949年设利桥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设乡。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市区90公里。面积553平方公里,人口0.6万。3……[详细]
三岔乡 620503205 270km2 1949年设三岔乡,1958年改东岔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区境东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270平方公里,人口0.7万。陇海铁路绕境而过,310国道穿……[详细]
  麦积区位于甘肃东南部,秦岭北麓,黄河中游,是甘肃省天水市的东大门,地处陕、甘、川之要冲。全区总面积3452平方公里,57.52万人口,分布着11个民族。全区设11镇、6乡、3个街道办事处,有476个行政村。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38.55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01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49亿元。
    辖3个街道、11个镇、6个乡:道北街道、道南街道、桥南街道、社棠镇、马跑泉镇、甘泉镇、渭南镇、东岔镇、花牛镇、中滩镇、新阳镇、元龙镇、伯阳镇、麦积镇、石佛乡、五龙乡、琥珀乡、党川乡、利桥乡、三岔乡。
  历史沿革
    麦积区之名,取“麦积山”前二字而成,因境内有驰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而得名。麦积作为县级建置,历史十分悠久。远古的不说,就清朝说起,清初,沿袭明制。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为甘肃省(康熙年间分陕西设甘肃布政使司)直隶州,隶甘肃承宣布政使司(治今兰州市)。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秦州辖域内分设三岔厅,厅治初设三岔(今利桥乡散岔村),不久正式建吴砦(今三岔乡三岔镇),辖境内东南部73村,境内其余地方仍直属秦州。
    民国2年(1913年)2月,秦州直辖地改为天水县,治今天水市,隶属甘肃省陇南道(不久改称渭川道);三岔厅建置保留,撤州判署,设警察分厅。民国16年(1927年),改渭川道为渭川区行政公署。民国24年(1935年),又改为甘肃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天水县(今天水市)。
    1949年8月3日,天水县放权,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天水县人民政府,县治设今天水市,隶天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初,成立了天水市人民政府,管辖原县城及近郊区,县城以外农村为天水县。境内属天水县。1950年月日2月,西北军政委负会正式行文批准设立天水市(县级建置),治今天水市,天水县移治天水井(今秦州区天水郡村),天水市,天水县俱隶甘肃省天水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改称天水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天水专区专员公署,1969年改称天水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又改为天水地区行政公署)。1958年12月,天水县并入天水市。1961年12月,县、市分设,恢复天水县建制,县治设今秦州区天水郡,1962年7月迁北道埠(今麦积区)。1984年9月,天水市由原县级市升为副地级市,划原天水市5个乡,7个办事处设置秦城区,划原天水县马跑泉,甘泉,麦积,二十里铺,社棠和北道镇设置北道区(二区均为县级建置,时称区公署,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余乡仍组成天水县,县、区均隶天水市。1985年4月,北道区撤销,属地仍归天水县。同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和天水县,天水市升为地级市,设北道,秦城两个县级区。天水县西南部17乡划归秦城区(今秦州区),其余22乡,镇组建北道区,治地仍设北道埠,隶甘肃省天水市。2005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仍隶甘肃省天水市。
  自然条件
    天水市麦积区位于甘肃省及天水市的东南部,东接陕西省宝鸡市,南邻秦城区、两当县、徽县,西靠甘谷县,北连清水县、秦安县。地处东经105°25′~106°43′,北纬34°06′~34°48′之间,东西长123公里,南北最宽处50公里,最窄处不足5公里,全区总面积3452平方公里。
    麦积属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从南向北依次减少。年均日照2090小时,每天平均5.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7%,日照地域间差别大,北部山区较多,东南部林区较少。太阳辐射总量在2395~2703MJ/M2,全年无霜期170多天。
    麦积地跨长江、黄河流域,以秦岭为分水岭,岭北为黄河支流渭河水系,流域面积2180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2.6%。渭河在境内长181公里,较大支流有藉河、葫芦河、牛头河、东柯河、东岔河等。岭南为长江支流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37.4%。嘉陵江水系在境内主要支流有红崖河、花庙河和白家河。
  农林产品
    农林土特产品质优品繁。麦积区土壤气候条件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粮食、经济作物尤其以林果和蔬菜生产优势最为显著。花牛牌苹果、麦积牌葡萄、元龙花椒、立远板栗、伯阳鲜桃、新阳杏子、甘泉大樱桃以及猕猴桃、核桃、木耳、生漆、食用菌等优质干鲜土特产品和蒜苔等蔬菜畅销全国。特别是花牛牌苹果醇香宜人,曾获曼谷国际博览会金奖,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麦积牌葡萄被中国农产品保鲜工程协会,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评为第一届全国保鲜葡萄优质产品奖,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被市政府命名为天水名牌农产品。区内森林资源丰富,有林业用地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2.6%,林种共28科,224属,675种,其中白皮松、粗榧、玉兰、杜仲、白檀、铁橡、银杏、金钱槭等珍稀树种分布较多。珍稀动物牛羚、大鲵、猕猴、金猫、水獭、林麝、鬣羚、红腹锦鸡、鸳鸯等常出没于山谷丛林间。有中药材247种,主要有党参、当归、川芎、天麻、大黄、茴香等。麦积区矿产资源丰富,现有矿产地98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6种,主要有铅、锌、金、钼、粘土、石灰石、钾长石、矿泉水、地热水等,尤以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最大。
  加工工业
    发展势头强劲。麦积是老工业基地,区内有部省市属企业95家,区属企业76家,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市级工业示范小区3个,现已形成机械制造、轻工食品、建材化工三大行业为主导、10多个门类的地方工业体系,奔马香烟、风动工具、长城果汁、东风农机、汉唐陶艺等一批名优产品,在国内外、省内外享有盛誉,风动、星火、锻压的机床制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水高新技术工业园、天水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二十铺工业示范区等一批园区的创办,为麦积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批工业项目的引进建设,使麦积的工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工业经济总量逐年增大。
  旅游资源
    麦积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已发现和挖掘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以及寺院多达84处,自然风景点12处。其中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文始祖伏羲画八卦、肇启古老东方文明的圣地卦台山享誉海内外,天水历史上的“秦州八景”中,有六处在北道。观光旅游景点集秀峰、密林、溪水、珍禽、异兽、奇葩于一体,麦积烟雨、仙人送灯、净土松涛、石门夜月、香积积雪、曲溪燕舞、玉兰花香、东柯积翠等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还有本地区的凤凰山景色优美,可称天下第一
  经济发展
    劳动力资源充足。麦积区总人口为57.52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为36.1万人,占总人口的62.76%,城乡剩余劳动力多,这为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开展劳务输出提供了可靠保证。
    2005年,我们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全力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富民、商贸兴埠、旅游拉动、城市带动”五大战略,圆满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与2004年相比,生产总值增长13.7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07%,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0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
    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6.1亿元,完成计划的103.4 %,增长8.5 %;粮食总产量为 11.94万吨,完成计划的111.4 %,增长11.5%;鲜果总产量达到8257.8万公斤,产值11677万元;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68.03万头(只),肉、蛋、奶、鲜鱼产量分别达到9300吨、1900吨、830吨和80吨;新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2个,面积6500亩;发展省、部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6个,区级龙头企业7个;退耕还林6.5万亩,新修梯田1.135万亩,完成人饮工程1处,解决了680户3124人、667头家畜的饮水问题;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9.23亿元,完成计划的101.8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0元。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工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改制,对改制不彻底、效果不明显的泰正建材、宝荣橡塑等企业进行了二次改制。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完成了天森制药投资600万元的中药饮片生产线技术改造,天水风动机械、天水星火机床、甘泉耐火材料等技改项目进展顺利。中医药保健研究所研制的渗透液产品和长城电工、天盼门业等开发研制的新产品已投产和投放市场。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46亿元,较上年增长23.5 %。
    项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按照省委“发展抓项目”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国家在农业、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体系、危房改造、农村“六小”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司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抢抓机遇,千方百计争项目,全区共争取到各类项目188项,到位资金3.93亿元,占年计划的102%;不断加大项目宣传和推介力度,今年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21个,总投资22.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3亿元,占年计划的103%;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9亿元,完成计划的142.5%,增长72.07%。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组织实施科学研究、科技试验、示范及攻关项目51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危改项目156项,已竣工80个;整合教育资源,完成了市七中、道北小学及铁一中、铁一小、铁三小等学校的撤并和移交工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资助中小学生6.9万人、资金257.9万元,受助面达69.8%;城市、农村入学率和小学升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8%。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体质明显增强。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石佛、花牛等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面完成,市二院住院大楼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全面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新成效,计划生育率达到90.03% ,人口出生率为11.02‰。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938人,其中285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商贸旅游业持续发展。不断加强公共财政建设,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0122亿元,完成计划的103.2 %,较上年增长12.34 %。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45.918亿元,贷款余额为 17.1689亿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15亿元,增长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36元,增长10.07 %。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总收入达到3.8亿元。非公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2%。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科技工作得到加强,去年共组织实施科学研究、试验、示范及攻关项目66项,其中省列市列科技项目8项,区列58项;取得科技成果17项,荣获市科技进步奖10项;启动了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面推行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校内结构工资制,实施了新课程改革;校舍建设、危房改造扎实推进,市二中省级示范校创建工作进展良好。加快了文化大区建设步伐,坚持以文为媒,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去年成功举办了“麦积情韵”明星演唱会、“羲皇故里”赴京风情艺术展和全国甲B男子篮球赛;加强了仙人崖文物安全保护工作,仙人崖申报国家文保单位前期工作就绪。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疾病预防救治体系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增强。广播电视硬件建设得到加强,电视节目传输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开展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跨入了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行列。经济普查有序进行,统计、审计基础工作逐步加强,老年人、残疾人和妇女儿童权益得到保障,民族、宗教、人防、地震、气象、物价、档案、史志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
    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38元,增长10.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70元,净增112元。在减收和增支因素较多、资金调度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兑现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第十三个月奖励工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区有8.7万多人(次)参加了五项社会保障,254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738人,是近年来增加最多的一年。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安置了2004年本科毕业生、2003年非师范类大专以上和师范类毕业生及省、市按政策招考的公务员、人民警察等必须安置的人员549人。输转城乡劳务人员9.43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7亿元。区属企业2340名离退休人员年发放养老金1400多万元,9000多名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为1.3万多名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发放门诊费108万元,为750名医保住院病人支付医疗费170多万元。全年下拨救灾救济款273.9万元,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70多万元。集中开展清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活动,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47.3万元。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较为稳妥地解决了一些苗头性、突发性-。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案件664件(次),结案率达96%。集中精力对62件重点矛盾开展了排查调处,依法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再上新台阶。广泛开展了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有效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稳步进行,“双拥”共建取得新的进步,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加快依法治区步伐,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和民主党派及老干部通报政情,促进了政府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认真开展“两案”办理,全面完成了市、区201件“两案”办理任务,办复率100%。广泛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秩序平稳。组织对重点行业和市场进行-,共检查各类经营户2万余户(次),查处伪劣商品十二大类,总价值3000多万元。重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区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工程,完善工作机制,落实优惠政策,营造了公平、宽松的投资发展环境。按照建设“勤政、廉政、优政、高效、创新、务实、人民满意和信赖的政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集中精力抓大事、议大事,行政质量和效率有了新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 全区人民在中国0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一心,奋发进取,克服重重困难和挫折的结晶,使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麦积发生了历史巨变,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呈现出一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的喜人局面。随着改善开放、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工业强区、产业富民、商贸兴埠、旅游拉动、城市带动”战略的实施,区委、区政府与时俱进,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将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必将创造我区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机遇,重点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游览道路、服务设施、景区景点的开发,旅游产品、旅游市场、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开发,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优化旅游业的软硬环境,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使资源丰富的旅游业真正成为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9亿元,是“九五”期间的13.86倍,为建区以来投资最多的时期。交通“瓶颈”制约极大缓解,配合完成了宝兰铁路二线、310国道过境段建设任务,新建和拓宽改造了羲皇大道、泉湖路、天河南路、埠南路、商埠路步行街、陇昌路、东环道、渭滨北路东延段等一批城区道路,打通了麦(积)甘(谷)公路,建成了北(道埠)贾(家河)高等级公路和渭河二号大桥,完成农村通达道路266条1438公里。经营城市实现了新的突破,公开拍卖了红旗旅社、轻工局、东环道三个片区35.05亩土地,盘活了存量资产,促进了城市开发建设。粮食大厦、民政大厦、文化中心综合楼等建设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教育大厦即将建成,桥北集中供热工程运行良好。以11个建制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开发建设全面启动,移民搬迁成效明显,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实施了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广播电视、移动电信网络构架基本形成,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
    科技工作不断加强,组织实施星火、攻关计划项目78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9项,科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九五”末的38.8%增长到44.55%。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市九中、市二中跨入省级示范性高中行列;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撤并布局不合理学校90所。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先后举办了“麦积情韵”明星演唱会、“羲皇故里”赴京风情艺术展等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下乡和全民健身活动,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疾病预防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不断增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跨入省级优质服务县区行列。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出版发行了《北道区志》。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五年共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200万元,救灾救济资金960多万元。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多渠道开展就业,新增就业岗位2.6万个,1.35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累计输转城乡劳务人员43.44万人次,创劳务收入8.53亿元,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21.34%和48.9%。扶贫开发取得新的成效,通过实施整村推进、世行贷款等项目,全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九五”末的2.44万人减少到1.74万人。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3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0元,分别比“九五”末净增2548元和415元。
  
以下地名与麦积区面积相当:
麦积区特产与美食
花牛苹果
花牛苹果
天水漆器
天水漆器
天水凉粉
天水凉粉
天水雕漆
天水雕漆
天水板栗
天水板栗
大地湾麻腐饼
大地湾麻腐饼
三阳齐桃
三阳齐桃
天水肉夹馍
天水肉夹馍

到麦积区必去著名景点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
石门山
石门山
天水龙园
天水龙园
青牛园
青牛园
交龙寺
交龙寺
曲溪
曲溪
碧玉沟
碧玉沟
麦积山植物园
麦积山植物园

麦积区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麦积区怎么看? ---说两句吧!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所在地市的区县/乡镇/街道地图: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
 甘肃省天水武山县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新城乡
 甘肃省天水武山县马力镇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杨家寺乡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齐寿乡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大城街道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藉口镇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七里墩街道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皂郊镇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东关街道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中城街道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华岐乡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西关街道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汪川镇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大门乡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牡丹镇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石马坪街道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天水郡街道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关子镇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平南镇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道北街道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北道埠街道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桥南街道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玉泉镇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天水镇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娘娘坝镇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中梁乡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社棠镇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秦岭乡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马跑泉镇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草川铺乡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陇东乡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黄门乡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新城乡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秦亭镇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甘泉镇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山门镇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渭南镇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白沙乡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刘坪乡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五龙乡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松树乡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琥珀乡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东岔镇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王河乡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花牛镇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远门乡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中山乡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土门乡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兴国镇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叶堡乡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党川乡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安伏乡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利桥乡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莲花镇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魏店乡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中滩镇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郭川乡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西川镇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新阳镇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三岔乡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元龙镇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贾川乡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伯阳镇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王铺乡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永清镇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红堡镇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麦积镇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陇城镇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千户乡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白驼镇
 甘肃省天水清水县丰望乡
 甘肃省天水麦积区石佛镇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郭嘉镇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王窑乡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云山乡
 甘肃省天水武山县马力镇
 甘肃省天水武山县杨河乡
 甘肃省天水武山县沿安乡
 甘肃省天水武山县温泉乡
 甘肃省天水武山县洛门镇
 甘肃省天水武山县鸳鸯镇
 甘肃省天水武山县龙台乡
 甘肃省天水武山县滩歌镇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西坪乡
 甘肃省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大庄乡
 甘肃省天水武山县四门镇
 甘肃省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王尹乡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兴丰乡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大石乡
 甘肃省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礼辛乡
 甘肃省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甘肃省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大像山镇
 甘肃省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谢家湾乡
 甘肃省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甘肃省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武家河乡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磐安镇
 甘肃省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甘肃省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甘肃省天水武山县山丹乡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新兴镇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古坡乡
 甘肃省天水武山县榆盘乡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安远镇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白家湾乡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六峰镇
 甘肃省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金山乡
 甘肃省天水武山县咀头乡
 甘肃省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甘肃省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八里湾乡
 甘肃省天水武山县桦林乡
 甘肃省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甘肃省天水武山县高楼乡
 甘肃省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甘肃省天水武山县城关镇
当前手机版本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