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贵州黔南州惠水县
> 贵州 > 黔南州 > 惠水县
贵州黔南州惠水县
查看地图
行政代码:522731 | 行政级别:县 |
长途区号:0854 | 车牌号码: |
人口:约43万人 | 人口密度:175人/km2 |
面积:2464km2 | 邮政编码:550600 |
身份证前六位:522731 | 隶属政区: 黔南州 |
驻地:和平镇 | |
行政区划:和平镇 高镇镇 三都镇 摆金镇 雅水镇 断杉镇 芦山镇 王佑镇 长田乡 摆榜乡 斗底乡 甲烈乡 岗度乡 宁旺乡 鸭绒乡 太阳乡 羡塘乡 甲戎乡 抵季乡 大龙乡 大坝乡 抵麻乡 长安乡 打引乡 好花红乡 | |
惠水县相关网站: 惠水县旅游指南 惠水县特产介绍 都匀(黔南州)旅游指南 都匀(黔南州)特产介绍 贵州品牌网 贵州旅游指南 贵州特产介绍 |
行政代码 | 面积 | 驻地 | 简介 | |
和平镇 | 522731100 | 85.4km2 | 和平镇地处惠水县城,距省城贵阳仅约49公里,交通便利,101国道和309省道纵横交错贯穿全镇东西南北境内,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蒙江与涟江于镇的北部汇……[详细] | |
高镇镇 | 522731101 | 78km2 | 高镇镇位于惠水县城北郊,隔蒙江河与县城相望,距省会贵阳市仅30公里,省道101线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是贵阳通往罗甸、长顺、平塘等地的必经之路,全镇总面积7……[详细] | |
三都镇 | 522731102 | 72.1km2 | 在惠水县西部,涟江上游。面积72.1平方公里。人口1.91万,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42.4%。辖1居委会、17村委会。宋为罗番驻地。元置金石番太平军安抚……[详细] | |
摆金镇 | 522731103 | 121km2 | 摆金镇位于惠水县东南部,距县城约23公里,309省道横贯摆金境内,北与甲烈乡相连。东与岗度乡、宁旺乡接壤,南与斗底乡、雅水镇相邻,西与鸭绒乡、和平镇连接……[详细] | |
雅水镇 | 522731104 | 121.9km2 | 在惠水县中部。面积121.9平方公里。人口1.48万,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77.7%。辖17村委会。1930年置雅水镇及播脚、播谈、洋泗等乡。1941年……[详细] | |
断杉镇 | 522731105 | 断杉镇位于贵州省惠水县南部,是惠水县乃至贵州省南下重要出口通道,俗称惠水“ 南 大 门 ” 全镇总面积169多平方公平,耕地面积11.6万亩,其中田96……[详细] | ||
芦山镇 | 522731106 | 91.5km2 | 在惠水县西部。面积91.5平方公里。人口1.97万,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5%。辖1居委会、25村委会。元置芦山长官司,至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废。……[详细] | |
王佑镇 | 522731107 | 69km2 | 王佑镇位于惠水县西南部,距县城约49公里,全镇国上面积69余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2180余户1.0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详细] | |
长田乡 | 522731200 | 51.5km2 | 在惠水县北部。面积51.5平方公里。人口 9 000,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58.8%。辖10村委会。原属上马乡。1953年置长田乡。1958年撤乡并入惠……[详细] | |
摆榜乡 | 522731201 | 70.7km2 | 在惠水县东部。面积70.7平方公里。人口 8 300,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87.9%。辖13村委会。原属惠明乡。1953年析设摆榜、甲坝2乡。1958年……[详细] | |
斗底乡 | 522731202 | 76km2 | 斗底乡位于惠水县东南部,距县城约40公里,全乡总面积76多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9个村民组,1350余户,总人口6140余人,主要居住着布依族、苗族。……[详细] | |
甲烈乡 | 522731203 | 80.3km2 | 在惠水县北部。面积80.3平方公里。人口 8 800,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64.7%。辖11村委会。1930年置冗哨镇及甲烈、小坝、摆王乡。1941年分……[详细] | |
岗度乡 | 522731204 | 80.3km2 | 在惠水县北部。面积80.3平方公里。人口 8 800,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64.7%。辖11村委会。1930年置冗哨镇及甲烈、小坝、摆王乡。1941年分……[详细] | |
宁旺乡 | 522731205 | 151.2km2 | 在惠水县东部。面积151.2平方公里。人口 8 100,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66.6%。辖13村委会。1930年置黎旺乡。1941年置宁旺乡。1953年……[详细] | |
鸭绒乡 | 522731206 | 71.2km2 | 在惠水县中部。面积71.2平方公里。人口1.46万,其中苗族占93.8%。辖17村委会。1930年置牙寨镇及牙绒、松雍2乡。1941年置文华乡。1953……[详细] | |
太阳乡 | 522731207 | 141.1km2 | 在惠水县中部偏东南。面积141.1平方公里。人口1.26万,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71.4%。辖16村委会。乡境拉瓦寨旁水井,每当日落,夕阳照耀水面,光灿……[详细] | |
羡塘乡 | 522731208 | 166.3km2 | 在惠水县东南部。面积166.3平方公里。人口1.8万,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46.6%。辖28村委会。1930年置羡塘、龙虎、怀德3镇及甲凤、贵朝、西孟等……[详细] | |
甲戎乡 | 522731209 | 91.9km2 | 在惠水县西部。面积91.9平方公里。人口1.29万,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38%。辖15村委会。1930年置甲戎镇。1941年置甲戎乡。1953年析设水源……[详细] | |
抵季乡 | 522731210 | 189.5km2 | 在惠水县南部。面积189.5平方公里。人口1.68万,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30.4%。辖20村委会。1930年置抵季镇及抵塘、花山、西成等乡。1941年……[详细] | |
大龙乡 | 522731211 | 93.8km2 | 在惠水县西部。面积93.8平方公里。人口1.34万,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55.2%。辖20村委会。1930年置白日镇。1941年改设白日乡。1953年析……[详细] | |
大坝乡 | 522731212 | 65.4km2 | 在惠水县北部。面积65.4平方公里。人口 8 000,其中苗、布依等民族占50%。辖16村委会。1930年置大坝镇。1941年改设大坝乡。1953年析设……[详细] | |
抵麻乡 | 522731213 | 66km2 | 在惠水县中部。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 8 600,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25.6%。辖8村委会。原属同化乡。1952年置牛场、公朋2乡。1956年撤公朋乡……[详细] | |
长安乡 | 522731214 | 44km2 | "长安乡位于惠水县西南部,距县城约64公里,全乡总面积44多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2050余户,总人口1.0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9……[详细] | |
打引乡 | 522731215 | 78km2 | 在惠水县西南部。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 9 600,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99%。辖10村委会。1930年置打引镇及洗滚乡。1941年置打引乡。1953年……[详细] | |
好花红乡 | 522731216 | 88km2 | 惠水县好花红乡位于惠水县中南部,统蜒而大雨的涟江河从乡中穿越而过,六万亩涟江大坝的南部就座落于比。全乡总面积8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东与鸭绒……[详细] |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邻贵阳,西及安顺,县域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68公里,总面积约2470平方公里,辖8镇17乡,总人口40万,少数民族占58%。惠水自五代起设南宁州,宋代置“八番”地,明代建程番府,定番府,自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世居在这块土地上的汉,布依,苗,毛南,壮,彝,水,回等民族,经世代开发,将惠水建设成为贵州著名的稻粟之地,桔果之乡。
惠水位于贵州中南部,地处东经106°23′20″—107°05′14″;北纬25°40′26″—26°17′45″。森林覆盖率41.28%。林木绿化率47.58%。
惠水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涟江冲积平原面积90平方公里,土地肥沃,阡陌纵横,平畴绿野,生机盎然。惠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金属矿有铁、锰、锑等,非金属有砷、水晶石、冰洲石、大理石、硅矿等。
改革开放以来,惠水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1999年国民生产总值60357万元,粮食总产量12.42万吨,现已形成农牧、食品、冶金、化工、机械、采矿、造纸、酿造、建材等多门类的产业结构。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旅游开发开始起步。商贸流通日趋活跃。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收到明显成效。
历史沿革
惠水县人文历史悠久,五代时曾在今县城南部7公里处的卧龙岗设置南宁州;宋时为“西南夷五姓番、七姓番”地;元时设置8个安抚司,史称“八番”;明时先后建立程番府、定番州,下辖16个长官司;1914年设立定番县;1941年更名为惠水县。1949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惠水县城,惠水宣告解放。从此惠水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1952年10月4日,建立惠水彝族苗族自治区,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县。1954年6月27日改称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5月11日,改称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56年12月改称惠水县。1949年11月至1956年10月,惠水县先后划归修文、贵阳、安顺等专区及黔南州管辖。1958年11月至1963年9月隶属于贵阳市,1963年9月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人口民族
惠水布依族人口分布在全县25个乡镇1075个自然村寨。重点分布在长安、王佑、打引、雅水、抵麻、岗度等乡镇,所涉及面积约12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6%。
惠水苗族是黔南州苗族人口最多的县,全县25个乡镇均有分布,万人以上的有鸭绒和摆金两个乡镇。惠水苗族有8个支系,分为摆金支系、鸭寨支系、岗度支系、董上支系、大坝支系、摆榜支系、斗底支系、长田支系,六个支系分布于涟江以东的摆金、鸭绒等片区。。惠水毛南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县和平、高镇两镇涟江沿岸的7个村,总人口2200人。
2006年我县各族人民围绕“农业富县、工业强县、城建兴县、商贸活县、旅游热县、文化亮县”的发展思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县生产总值为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2%,超过省、州平均增长速度。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50.9∶24.1∶25变为2006年的39.92∶29.45∶30.63,综合发展实力明显增强,新的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一)“三农”工作成效明显。2003年以来,我县以实施农业开发项目为契机,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形成了种植、畜牧、林果和劳务输出四大主导产业和多重并举的发展格局。建成了金钱桔、早菜、优质米、烤烟、黑糯米、生姜、洋芋、药材、花卉等农产品种植基地,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6.5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9亿元,年均增长8.9%。
(二)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我县工业已形成了壮大一批、建成一批的格局和以制造、冶金、磷化工、食品加工、建材、制药、电力等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多门类产业体系,工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2006年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9%,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2.5亿元,增长32.2%。长田工业园区申报贵州惠水(长田)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和惠水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进展顺利。
(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6年完成增加值4.93亿元,比2002年增长73.9%,年均增长14.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亿元,比2002年增长57.65%,年均增长12.1%。市场建设发展迅速,农贸批发市场、好花红商贸街等商业设施投入使用,逐步形成合理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旅游业、房地产业成为新的经济亮点和增长点。近年来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贵州·惠水“好花红”艺术节暨首届金钱桔节,多彩贵州暨“涟江处处好花红”、多彩贵州暨“永红”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告示系列大型经贸文化活动,成功打响了“惠水优质米”、“中国金钱桔之乡”、“中国糯米之乡”、“好花红故乡”等品牌,促进了招商引资和旅游推介,提高了惠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九龙、好花红民族风情旅游等景点开发初见成效,2006年共接待游客19.23万人次,总收入0.22亿元。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四年间全县投资达1.5亿元,年均增长37.2%。住房竣工面积13.8万平方米。
(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运行健康平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从2002年的0.707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3亿元,年均增长16.1%。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和各级各部门厉行节约,保证了职工工资的足额按时发放,保证了重要工作及重点建设的需要。银行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由2002年的4.43亿元和4.0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18亿元和4.35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50元。
惠水县少数民族26.21万人,占总人口的60.7%。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其基本特征是:一是分布面积广,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二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发展水平滞后,我县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多居住于山区半山区,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比较落后;三是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良好,民族旅游资源丰富;我县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优良的民族传统,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民族文化风格独特,长期以来的深厚积淀,孕育优秀的好花红民族文化品牌。著名布依民歌《好花红》就发源于我县好花红乡,我县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传统农耕文化保持较好,风光优美独特,具有打造民族风情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民族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四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相应融合,距县城约20公里范围内,少数民族尤其是布依族汉化比例较高。
(一)布依族
服饰:我县25个乡镇均有布依族分布,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服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艺术。布依族妇女勤劳智慧,心灵手巧,在经济落后的时代,从种植、纺织到印染制作,都是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布依族的服饰,古朴典雅,简洁端庄。在色彩上,一般是外罩青、蓝二色,内衬白色。男性都穿无领右开补襟青、蓝色长短衣衫,布纽扣,并拴布腰带、包头帕。衣袖宽大,有可藏小猪崽的流传。男性的包头帕约4米长,是自织的小布做的,仍是青、蓝两色,羡塘地区喜欢包花格帕,较高贵美观。20世纪30年代前,妇女多为裙装,裙分两种,一种是用青布做的简易裙,主要是居家穿用。另一种是盛装裙,做工精细,是用几十块菱形绣花彩布镶拼缝制而成。20世纪30年代后,布依族妇女普遍易裙为裤,女性衣裤盛装,花衣花裤。由头帕、上衣、围腰、裤子、鞋子和首饰组成,头帕是长约180厘米的小布做成,宽三十厘米,也有在市场上买的青色高级缎子纱帕、花格帕及什锦帕等。姑娘出嫁后,即将长发绾成髻,套上发网,插上银簪包上头帕,佩戴耳环、手镯。手镯有玉、银、铜、骨质等。
居住:惠水布依族居住地的选择多重于水源,多选择在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平坝或丘陵以及在有河流或小溪的地带建房立寨。一般寨后靠山,寨前有田园,山川环绕。村寨周围,古树参天,翠竹摇也曳。平坝地区果园成片,有颇享盛名的金钱桔,深秋时节,果实累累,一片金黄。
布依族房屋建筑,沿袭古代的“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历史上最早见于《魏书》,“盖南蛮之别种,种类甚多,散居山谷……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布定。”说明布依族先民居住的地方,是山川河谷,森林茂密。
婚姻习俗:历来是一夫一妻制,个别富豪人家也有纳妾的。历史上在本民族内通婚,但同姓同宗不能通婚。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异族通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异族通婚日益增多。婚姻缔结,古代是“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不断进化,父母包办和自由婚姻两种缔结并存。传统的布依族婚姻习俗有以下程序:一种是父母对已长大成人的儿子为其结缘婚配,成家立业。父母将称心的女方某某,主动征求儿子的意见,听儿子的看法与想法。另一种是首次请媒人拿着礼品到女方家进行试探时,媒人将礼品放在女方家神龛上,虔诚的表明了来意,并将男方情况介绍,女方父母委婉推辞,不表允否态度。过三五天,女方并没有退回礼信。再过些时日,媒人再次到女方家,如果原来礼信还在神龛上,表示不同意了;如果原礼信已收,表明没有拒绝,可以商榷,通过媒人撮合,女方将属相相告。男方请人将男女双方属相作了推算,如无冲克之瑕,便搭成此联姻之桥。通过双方父母商谈后,男方的母亲请媒人和五六位妇女陪同,带上礼品按女方家族每户一份。女方将请其族中亲属作陪,席间共同议定儿女婚事,这种仪式,叫“吃鸡脑壳”。其次是订亲,“吃鸡脑壳”只能算是说成这门亲事,还必须进一步确定婚姻关系,就是订亲。主要内容是要女方“八字”和议定彩礼,这次订亲是去男的有些地区去女的,除了媒人和家主外,请亲族中的中老年人陪同。第三是结婚,俗称接亲。布依族接亲历来是步行,也有个别地区坐轿的,如羡塘一带就是,新娘坐大轿,两位长辈送亲的坐小轿。彩旗、灯笼、唢呐、大号随行,一路吹吹打打,非常热闹。
丧葬习俗:据历史资料记载及民间调查了解到的材料证实,古代是火葬、装罐埋入土内或置于岩夹里。到现代仍习火葬与棺葬两种形式。非正常死亡者和传染病死亡者都要进行火化,布依族认为,只有火化才能驱邪除根、才能彻底杜绝此类传染病不再传给后人。现在棺葬为正常死亡。布依族的传统葬礼习俗的一般程序为:送终、讣告、告别、沐尸、整容、开路、入殓、祭奠、追悼、出殡、送葬、安葬、供灵、烧灵、砍牛等。
节日:布依族具有很多隆重的节日,如“过大年”(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九月重阳”等。也有和其他民族共同过的节日,“五月端午”、“七月半”等,但过的形式有所不同。
文学艺术:布依族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生动感人,是布依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斗争实践中口头创作的结晶。布依族诗歌,既是诗,又是歌,韵律、节奏明快,歌词多是七言句,也穿插少数五言句和九言句。惠水布依族民间文学的表达形式有:韵文体,即歌谣、谚语、谜语等;散文体,即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叙事、寓言、笑话等;曲艺体,包括说唱、顺口溜和弹唱词。
民间歌曲从形式上可分为:酒歌、盘歌、对歌、散歌等。从内容上可分为:情歌、时政歌、劳动歌、苦歌、生活歌、仪式歌、历史传说歌、古歌、民谣、儿歌等。
民间舞蹈主要有花棍舞、织布舞、香花舞、散花舞、铜鼓舞、迷腊舞、花蓝舞、舂碓舞、铙钹舞、转场舞、响蒿舞、糠包舞等。
民间工艺主要有绘画、纺织、挑花、刺绣、印染、唢呐制作、编织、雕塑、剪纸等。
(二)苗族
惠水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苗族以其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独特的风情,璀璨的文化,在神州大地上写下了绚丽的篇章,为祖国和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异彩。
服饰:惠水苗族,古时候,女性普遍穿裙。裙有便装盛装、长裙短裙之分。长裙长至小腿肚,短裙则刚过膝盖。长裙制作精细,用料讲究,以棉布衬里,绸缎衬底,用绣花、挑花、蜡染和苗锦镶嵌而成。鸭寨支系,妇女一件盛装裙,价值数千元。
惟有摆金、摆榜两个支系苗族女性现在仍普遍穿短裙,其他几个支系,多在民国初年,易裙穿裤,裙子只作寿衣布已。惠水苗族,特别是摆金支系,着盛装时,都要佩戴各种银饰,一身闪闪发光,十分华丽;走路、跳舞,银铃叮当作响,令人陶醉。
语言:惠水苗语属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和贵阳次方言,其内部又分为中部、东南部、北部、东部四个土语区。各土语之间语言虽有差异,但是,一般情况下,可用苗语作交际工具。
居住:惠水苗族村寨多依山而建。村寨的周围环绕着葱绿茂密的竹林和树木,村内林青竹翠,村口古树参天,风景优美宜人。
房屋建筑,因地制宜,朝向不一,稀疏不均。一般为一楼一底或二楼一底。多是建于斜坡或半坡,很少在平坝地方建房。房屋以平房为主,房顶多瓦盖,也有少数困难户用茅草、稻草和麦杆盖房。柱头、板壁、楼板都是木料。
婚姻:惠水苗族婚姻的缔结,过去有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两种。在封建社会,除父母包办婚姻外,还有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婚姻的传统。青年男女社交公开。每逢喜事、节日或赶场天,青年们都可公开进行社交活动,谈情说爱,对唱情歌。每年农历正月初几至十几,各寨女青年,集中到寨附近某一地点,生起炭火,唱歌、绣花,称“坐花园”;各寨男青年成群结对到各寨游花园,这段时间是惠水苗族男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光。通过各种公开的社交活动,多次接触,有了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即可结婚。一般要经过说亲、定亲、结婚三道程序,婚姻才算成立。摆榜支系苗族举行婚礼不择吉日,统一于农历腊月三十这天举行。
丧葬习俗:古代有洞葬、土葬两种类型,古代实行洞葬的有摆金、斗底、摆榜、岗度、董上五支苗族,现各支苗族均实行土葬。
节日:惠水苗族除同其他民族过春节、端午、六月六、七月半、八月中秋、九月重阳等节日外,还有自己的节日,主要有跳花场、采菜节、撵虫蚁、射花节、四月八、摔跤节、斗牛节、赶秋坡等节日。
文化艺术:惠水苗族历史悠久,智慧勤劳,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苗族民间文学中的古歌、苦歌、礼俗歌、情歌内容丰富、词调优美;民间广为流传的神化故事、传说、谚语和以马刀舞、芦笙舞、铜鼓舞、粑棒舞为代表的民间音乐舞蹈,以挑花刺绣、纺织蜡染为代表的民间手工艺等便是文化艺术的代表杰作。
旅游风景
一、清水苑民族风情点
清水苑是个依山傍水的布依族寨子其寨脚为日夜奔流的摆朗河,新修的大桥横跨其上;寨东端清水苑洞口涌出一股清亮的泉水。泉水积蓄于一口十来亩的池塘中,波光粼粼,可以泛舟。这个布依山寨,房屋错落有致,青瓦木楼,是典型的布依房屋建筑。布依男女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服饰及工艺品多姿多彩。离清水苑数百米的卧马和高寨,苗族风情浓郁,服饰艳丽堂皇,其芦笙队多次赴省州演出。每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传统节日,苗族、布依族都身着盛装,汇集于清水苑大桥头,吹唢呐大号,击铜鼓皮鼓,跳芦笙舞、甩花舞,对唱山歌等等,气氛热烈,人山人海。近年来,全政协常委、国务院港事顾问、新中港集团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太平绅士徐展堂先生和英国友人等前来参观考察,受到热烈欢迎。他们深深赞叹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购买了五彩缤纷的苗族、布依族服饰和精致的工艺品作永远的记念。
以下地名与惠水县面积相当:
惠水位于贵州中南部,地处东经106°23′20″—107°05′14″;北纬25°40′26″—26°17′45″。森林覆盖率41.28%。林木绿化率47.58%。
惠水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涟江冲积平原面积90平方公里,土地肥沃,阡陌纵横,平畴绿野,生机盎然。惠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金属矿有铁、锰、锑等,非金属有砷、水晶石、冰洲石、大理石、硅矿等。
改革开放以来,惠水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1999年国民生产总值60357万元,粮食总产量12.42万吨,现已形成农牧、食品、冶金、化工、机械、采矿、造纸、酿造、建材等多门类的产业结构。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旅游开发开始起步。商贸流通日趋活跃。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收到明显成效。
历史沿革
惠水县人文历史悠久,五代时曾在今县城南部7公里处的卧龙岗设置南宁州;宋时为“西南夷五姓番、七姓番”地;元时设置8个安抚司,史称“八番”;明时先后建立程番府、定番州,下辖16个长官司;1914年设立定番县;1941年更名为惠水县。1949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惠水县城,惠水宣告解放。从此惠水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1952年10月4日,建立惠水彝族苗族自治区,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县。1954年6月27日改称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5月11日,改称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56年12月改称惠水县。1949年11月至1956年10月,惠水县先后划归修文、贵阳、安顺等专区及黔南州管辖。1958年11月至1963年9月隶属于贵阳市,1963年9月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人口民族
惠水布依族人口分布在全县25个乡镇1075个自然村寨。重点分布在长安、王佑、打引、雅水、抵麻、岗度等乡镇,所涉及面积约12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6%。
惠水苗族是黔南州苗族人口最多的县,全县25个乡镇均有分布,万人以上的有鸭绒和摆金两个乡镇。惠水苗族有8个支系,分为摆金支系、鸭寨支系、岗度支系、董上支系、大坝支系、摆榜支系、斗底支系、长田支系,六个支系分布于涟江以东的摆金、鸭绒等片区。。惠水毛南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县和平、高镇两镇涟江沿岸的7个村,总人口2200人。
2006年我县各族人民围绕“农业富县、工业强县、城建兴县、商贸活县、旅游热县、文化亮县”的发展思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县生产总值为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2%,超过省、州平均增长速度。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50.9∶24.1∶25变为2006年的39.92∶29.45∶30.63,综合发展实力明显增强,新的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一)“三农”工作成效明显。2003年以来,我县以实施农业开发项目为契机,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形成了种植、畜牧、林果和劳务输出四大主导产业和多重并举的发展格局。建成了金钱桔、早菜、优质米、烤烟、黑糯米、生姜、洋芋、药材、花卉等农产品种植基地,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6.5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9亿元,年均增长8.9%。
(二)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我县工业已形成了壮大一批、建成一批的格局和以制造、冶金、磷化工、食品加工、建材、制药、电力等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多门类产业体系,工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2006年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9%,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2.5亿元,增长32.2%。长田工业园区申报贵州惠水(长田)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和惠水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进展顺利。
(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6年完成增加值4.93亿元,比2002年增长73.9%,年均增长14.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亿元,比2002年增长57.65%,年均增长12.1%。市场建设发展迅速,农贸批发市场、好花红商贸街等商业设施投入使用,逐步形成合理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旅游业、房地产业成为新的经济亮点和增长点。近年来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贵州·惠水“好花红”艺术节暨首届金钱桔节,多彩贵州暨“涟江处处好花红”、多彩贵州暨“永红”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告示系列大型经贸文化活动,成功打响了“惠水优质米”、“中国金钱桔之乡”、“中国糯米之乡”、“好花红故乡”等品牌,促进了招商引资和旅游推介,提高了惠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九龙、好花红民族风情旅游等景点开发初见成效,2006年共接待游客19.23万人次,总收入0.22亿元。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四年间全县投资达1.5亿元,年均增长37.2%。住房竣工面积13.8万平方米。
(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运行健康平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从2002年的0.707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3亿元,年均增长16.1%。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和各级各部门厉行节约,保证了职工工资的足额按时发放,保证了重要工作及重点建设的需要。银行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由2002年的4.43亿元和4.0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18亿元和4.35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50元。
惠水县少数民族26.21万人,占总人口的60.7%。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其基本特征是:一是分布面积广,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二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发展水平滞后,我县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多居住于山区半山区,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比较落后;三是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良好,民族旅游资源丰富;我县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优良的民族传统,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民族文化风格独特,长期以来的深厚积淀,孕育优秀的好花红民族文化品牌。著名布依民歌《好花红》就发源于我县好花红乡,我县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传统农耕文化保持较好,风光优美独特,具有打造民族风情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民族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四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相应融合,距县城约20公里范围内,少数民族尤其是布依族汉化比例较高。
(一)布依族
服饰:我县25个乡镇均有布依族分布,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服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艺术。布依族妇女勤劳智慧,心灵手巧,在经济落后的时代,从种植、纺织到印染制作,都是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布依族的服饰,古朴典雅,简洁端庄。在色彩上,一般是外罩青、蓝二色,内衬白色。男性都穿无领右开补襟青、蓝色长短衣衫,布纽扣,并拴布腰带、包头帕。衣袖宽大,有可藏小猪崽的流传。男性的包头帕约4米长,是自织的小布做的,仍是青、蓝两色,羡塘地区喜欢包花格帕,较高贵美观。20世纪30年代前,妇女多为裙装,裙分两种,一种是用青布做的简易裙,主要是居家穿用。另一种是盛装裙,做工精细,是用几十块菱形绣花彩布镶拼缝制而成。20世纪30年代后,布依族妇女普遍易裙为裤,女性衣裤盛装,花衣花裤。由头帕、上衣、围腰、裤子、鞋子和首饰组成,头帕是长约180厘米的小布做成,宽三十厘米,也有在市场上买的青色高级缎子纱帕、花格帕及什锦帕等。姑娘出嫁后,即将长发绾成髻,套上发网,插上银簪包上头帕,佩戴耳环、手镯。手镯有玉、银、铜、骨质等。
居住:惠水布依族居住地的选择多重于水源,多选择在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平坝或丘陵以及在有河流或小溪的地带建房立寨。一般寨后靠山,寨前有田园,山川环绕。村寨周围,古树参天,翠竹摇也曳。平坝地区果园成片,有颇享盛名的金钱桔,深秋时节,果实累累,一片金黄。
布依族房屋建筑,沿袭古代的“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历史上最早见于《魏书》,“盖南蛮之别种,种类甚多,散居山谷……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布定。”说明布依族先民居住的地方,是山川河谷,森林茂密。
婚姻习俗:历来是一夫一妻制,个别富豪人家也有纳妾的。历史上在本民族内通婚,但同姓同宗不能通婚。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异族通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异族通婚日益增多。婚姻缔结,古代是“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不断进化,父母包办和自由婚姻两种缔结并存。传统的布依族婚姻习俗有以下程序:一种是父母对已长大成人的儿子为其结缘婚配,成家立业。父母将称心的女方某某,主动征求儿子的意见,听儿子的看法与想法。另一种是首次请媒人拿着礼品到女方家进行试探时,媒人将礼品放在女方家神龛上,虔诚的表明了来意,并将男方情况介绍,女方父母委婉推辞,不表允否态度。过三五天,女方并没有退回礼信。再过些时日,媒人再次到女方家,如果原来礼信还在神龛上,表示不同意了;如果原礼信已收,表明没有拒绝,可以商榷,通过媒人撮合,女方将属相相告。男方请人将男女双方属相作了推算,如无冲克之瑕,便搭成此联姻之桥。通过双方父母商谈后,男方的母亲请媒人和五六位妇女陪同,带上礼品按女方家族每户一份。女方将请其族中亲属作陪,席间共同议定儿女婚事,这种仪式,叫“吃鸡脑壳”。其次是订亲,“吃鸡脑壳”只能算是说成这门亲事,还必须进一步确定婚姻关系,就是订亲。主要内容是要女方“八字”和议定彩礼,这次订亲是去男的有些地区去女的,除了媒人和家主外,请亲族中的中老年人陪同。第三是结婚,俗称接亲。布依族接亲历来是步行,也有个别地区坐轿的,如羡塘一带就是,新娘坐大轿,两位长辈送亲的坐小轿。彩旗、灯笼、唢呐、大号随行,一路吹吹打打,非常热闹。
丧葬习俗:据历史资料记载及民间调查了解到的材料证实,古代是火葬、装罐埋入土内或置于岩夹里。到现代仍习火葬与棺葬两种形式。非正常死亡者和传染病死亡者都要进行火化,布依族认为,只有火化才能驱邪除根、才能彻底杜绝此类传染病不再传给后人。现在棺葬为正常死亡。布依族的传统葬礼习俗的一般程序为:送终、讣告、告别、沐尸、整容、开路、入殓、祭奠、追悼、出殡、送葬、安葬、供灵、烧灵、砍牛等。
节日:布依族具有很多隆重的节日,如“过大年”(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九月重阳”等。也有和其他民族共同过的节日,“五月端午”、“七月半”等,但过的形式有所不同。
文学艺术:布依族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生动感人,是布依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斗争实践中口头创作的结晶。布依族诗歌,既是诗,又是歌,韵律、节奏明快,歌词多是七言句,也穿插少数五言句和九言句。惠水布依族民间文学的表达形式有:韵文体,即歌谣、谚语、谜语等;散文体,即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叙事、寓言、笑话等;曲艺体,包括说唱、顺口溜和弹唱词。
民间歌曲从形式上可分为:酒歌、盘歌、对歌、散歌等。从内容上可分为:情歌、时政歌、劳动歌、苦歌、生活歌、仪式歌、历史传说歌、古歌、民谣、儿歌等。
民间舞蹈主要有花棍舞、织布舞、香花舞、散花舞、铜鼓舞、迷腊舞、花蓝舞、舂碓舞、铙钹舞、转场舞、响蒿舞、糠包舞等。
民间工艺主要有绘画、纺织、挑花、刺绣、印染、唢呐制作、编织、雕塑、剪纸等。
(二)苗族
惠水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苗族以其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独特的风情,璀璨的文化,在神州大地上写下了绚丽的篇章,为祖国和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异彩。
服饰:惠水苗族,古时候,女性普遍穿裙。裙有便装盛装、长裙短裙之分。长裙长至小腿肚,短裙则刚过膝盖。长裙制作精细,用料讲究,以棉布衬里,绸缎衬底,用绣花、挑花、蜡染和苗锦镶嵌而成。鸭寨支系,妇女一件盛装裙,价值数千元。
惟有摆金、摆榜两个支系苗族女性现在仍普遍穿短裙,其他几个支系,多在民国初年,易裙穿裤,裙子只作寿衣布已。惠水苗族,特别是摆金支系,着盛装时,都要佩戴各种银饰,一身闪闪发光,十分华丽;走路、跳舞,银铃叮当作响,令人陶醉。
语言:惠水苗语属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和贵阳次方言,其内部又分为中部、东南部、北部、东部四个土语区。各土语之间语言虽有差异,但是,一般情况下,可用苗语作交际工具。
居住:惠水苗族村寨多依山而建。村寨的周围环绕着葱绿茂密的竹林和树木,村内林青竹翠,村口古树参天,风景优美宜人。
房屋建筑,因地制宜,朝向不一,稀疏不均。一般为一楼一底或二楼一底。多是建于斜坡或半坡,很少在平坝地方建房。房屋以平房为主,房顶多瓦盖,也有少数困难户用茅草、稻草和麦杆盖房。柱头、板壁、楼板都是木料。
婚姻:惠水苗族婚姻的缔结,过去有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两种。在封建社会,除父母包办婚姻外,还有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婚姻的传统。青年男女社交公开。每逢喜事、节日或赶场天,青年们都可公开进行社交活动,谈情说爱,对唱情歌。每年农历正月初几至十几,各寨女青年,集中到寨附近某一地点,生起炭火,唱歌、绣花,称“坐花园”;各寨男青年成群结对到各寨游花园,这段时间是惠水苗族男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光。通过各种公开的社交活动,多次接触,有了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即可结婚。一般要经过说亲、定亲、结婚三道程序,婚姻才算成立。摆榜支系苗族举行婚礼不择吉日,统一于农历腊月三十这天举行。
丧葬习俗:古代有洞葬、土葬两种类型,古代实行洞葬的有摆金、斗底、摆榜、岗度、董上五支苗族,现各支苗族均实行土葬。
节日:惠水苗族除同其他民族过春节、端午、六月六、七月半、八月中秋、九月重阳等节日外,还有自己的节日,主要有跳花场、采菜节、撵虫蚁、射花节、四月八、摔跤节、斗牛节、赶秋坡等节日。
文化艺术:惠水苗族历史悠久,智慧勤劳,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苗族民间文学中的古歌、苦歌、礼俗歌、情歌内容丰富、词调优美;民间广为流传的神化故事、传说、谚语和以马刀舞、芦笙舞、铜鼓舞、粑棒舞为代表的民间音乐舞蹈,以挑花刺绣、纺织蜡染为代表的民间手工艺等便是文化艺术的代表杰作。
旅游风景
一、清水苑民族风情点
清水苑是个依山傍水的布依族寨子其寨脚为日夜奔流的摆朗河,新修的大桥横跨其上;寨东端清水苑洞口涌出一股清亮的泉水。泉水积蓄于一口十来亩的池塘中,波光粼粼,可以泛舟。这个布依山寨,房屋错落有致,青瓦木楼,是典型的布依房屋建筑。布依男女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服饰及工艺品多姿多彩。离清水苑数百米的卧马和高寨,苗族风情浓郁,服饰艳丽堂皇,其芦笙队多次赴省州演出。每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传统节日,苗族、布依族都身着盛装,汇集于清水苑大桥头,吹唢呐大号,击铜鼓皮鼓,跳芦笙舞、甩花舞,对唱山歌等等,气氛热烈,人山人海。近年来,全政协常委、国务院港事顾问、新中港集团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太平绅士徐展堂先生和英国友人等前来参观考察,受到热烈欢迎。他们深深赞叹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购买了五彩缤纷的苗族、布依族服饰和精致的工艺品作永远的记念。
以下地名与惠水县面积相当:
惠水县特产与美食
惠水黑糯米酒
惠水黑糯米
炒卷粉
辣水煮鱼
涟江鱼
惠水毛肚火锅
惠水马肉
羡塘布依粉丝
到惠水县必去著名景点
波云湖
惠水岗度瀑布群
金钱橘之乡
摆金田园
九龙山景区
九龙寺
羡塘世外桃源
鲤鱼崩滩
惠水县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惠水县怎么看? ---说两句吧!
贵州黔南州惠水县所在地市的区县/乡镇/街道地图:
当前手机版本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