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福州仓山区仓前街道
福建 > 福州 > 仓山区 > 仓前街道
福建福州仓山区仓前街道
行政代码:350104001 | 行政级别:街道 |
长途区号:0591 | 车牌号码:闽A |
面积:.991km2 | 邮政编码:350000 |
身份证前六位:350104 | 隶属政区: 仓山区 |
仓前街道相关网站: 仓山区旅游指南 仓山区特产介绍 福州品牌网 福州旅游指南 福州特产介绍 |
仓前街道地处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中部,东接下渡街道埔顶,北临闽江和临江街道观井路衔接,西连上渡街道龙潭角,南与郊区仓山乡金星村交界,面积0.991平方公里,居民一万两千余户、近3万人。街道办事处设于聚合路3号欣隆盛世G座,下辖龙峰、梅坞、麦园、振兴、公园、万春、劳工、星园、利民、航兴10个居委会。
-
地理位置
仓前街道地势中间高两旁低,藤山主脉横贯东西。山北一带滨临闽江,地势低洼,常受洪水侵袭。因明洪武年间山北麓设有盐仓,故该地被称为盐仓前,街道名称由此而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这里一直是福州地区食盐集散地,闽西北所需食盐亦在此转运,盐仓最多时达70多座,当地居民都直接或间接地从事食盐贮运,有大批盐篓加工户。山南侧为坡地,明代时遍植梅花,逢冬盛开,为南台八景之一。鸦片战争以后,这一带被外国人占为生活区,福州的一批达官富商也相继迁居此地,建有成群的西式楼房和别墅,以及供外国人娱乐的跑马场、乐群楼等,英、荷、德、俄等国先后在这里开设领事馆。基督教美以美会等也于此建立天安堂,并创办福州著名的英华学校、三一学校、福建协和神学院等。
-
基础设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仓前街道逐步发展为仓山区的文化中心。辖地内有各级各类学校24所、科研所2个,其中福建师大附中、福州高级中学和麦顶小学、仓山小学是全区仅有的省重点中、小学校。80年代创办的华南女子学院、英华学校是福州市唯一的私立大、中学校。辖地内还有市人民体育场、仓山区文化馆和图书馆、霖顺科技馆、仓山影剧院、烟台山老人之家、仓山妇女俱乐部及仓山游泳池等文化设施,它们是仓山区人民日常文化娱乐的主要场所,全区性的文艺演出、图片展览和体育比赛常在此举办。全区3个公园有两个在辖地内,逢年过节,公园里均布置一新,开设许多小型游艺项目,吸引大批游人,热闹非凡。
20世纪50~60年代,市、区人民政府先后拓宽梅坞路、麦园路、公园路和仓前路等主干道,并将荒凉的烟台山建成公园。1979年以后,街道办事处持续开展以“门前三包、户内达标”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卫生综合治理。11年来,改建小街巷43条共4215平方米,修建下水道35条共1872米,植树6.2万株,营造公共绿地413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7.1%。同时对境内黑烟、噪音和污染进行控制和治理,于1988年实现无黑烟控制街道。1988年,市、区人民政府开始在仓前洪水淹没区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拓宽仓前路,路北建成仓前公园,路南开辟成新型的住宅小区,总体投资2000多万元。1989年,街道办事处再次获得市卫生红旗单位。
-
经济状况
街道工业起步于1958年,办有草织、染纸、纸盒、药棉等生产自救性质的加工场,年产值不足万元。此后街道工业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到1979年已有工厂15家,职工千余人,年产值252.39万元、利润20.17元。1984年,企业深化改革,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1985年街道开始引进外资及先进设备。1986年街道跨入全市9个年产值千万元街道行列,位居第三。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街道列为全省唯一的科技示范街道。依靠科技进步,企业先后开发BOPP胶粘带等13种新品种。1989年,全街道共办起12家工厂,年产值1357.5万元,利润52.79万元,其中“三资”企业2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
-
名胜古迹
街道有些著名古遗址和纪念地。宋代时藤山建有一座天宁寺,李纲罢相后曾在寺内居住读书,至明朝改名天安寺,为南台八景之一,现仅存双江台、弥勒殿两处遗址。元朝末期藤山顶峰设有烟墩,用作报警,清朝初期废弃,但该地的烟台山之名称沿用至今。梅坞顶9号曾是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的会址,是辛亥革命福建的指挥中心。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在此发表过演说,并亲书“独立厅”字匾,遗址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天安寺11号、复园里朴园、麦园顶义庄等地是30~40年代0福建省委和福州市委的重要据点,省、市委的一些重要会议在此召开。-
以下地名与仓前街道面积相当:
-
地理位置
仓前街道地势中间高两旁低,藤山主脉横贯东西。山北一带滨临闽江,地势低洼,常受洪水侵袭。因明洪武年间山北麓设有盐仓,故该地被称为盐仓前,街道名称由此而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这里一直是福州地区食盐集散地,闽西北所需食盐亦在此转运,盐仓最多时达70多座,当地居民都直接或间接地从事食盐贮运,有大批盐篓加工户。山南侧为坡地,明代时遍植梅花,逢冬盛开,为南台八景之一。鸦片战争以后,这一带被外国人占为生活区,福州的一批达官富商也相继迁居此地,建有成群的西式楼房和别墅,以及供外国人娱乐的跑马场、乐群楼等,英、荷、德、俄等国先后在这里开设领事馆。基督教美以美会等也于此建立天安堂,并创办福州著名的英华学校、三一学校、福建协和神学院等。
-
基础设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仓前街道逐步发展为仓山区的文化中心。辖地内有各级各类学校24所、科研所2个,其中福建师大附中、福州高级中学和麦顶小学、仓山小学是全区仅有的省重点中、小学校。80年代创办的华南女子学院、英华学校是福州市唯一的私立大、中学校。辖地内还有市人民体育场、仓山区文化馆和图书馆、霖顺科技馆、仓山影剧院、烟台山老人之家、仓山妇女俱乐部及仓山游泳池等文化设施,它们是仓山区人民日常文化娱乐的主要场所,全区性的文艺演出、图片展览和体育比赛常在此举办。全区3个公园有两个在辖地内,逢年过节,公园里均布置一新,开设许多小型游艺项目,吸引大批游人,热闹非凡。
20世纪50~60年代,市、区人民政府先后拓宽梅坞路、麦园路、公园路和仓前路等主干道,并将荒凉的烟台山建成公园。1979年以后,街道办事处持续开展以“门前三包、户内达标”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卫生综合治理。11年来,改建小街巷43条共4215平方米,修建下水道35条共1872米,植树6.2万株,营造公共绿地413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7.1%。同时对境内黑烟、噪音和污染进行控制和治理,于1988年实现无黑烟控制街道。1988年,市、区人民政府开始在仓前洪水淹没区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拓宽仓前路,路北建成仓前公园,路南开辟成新型的住宅小区,总体投资2000多万元。1989年,街道办事处再次获得市卫生红旗单位。
-
经济状况
街道工业起步于1958年,办有草织、染纸、纸盒、药棉等生产自救性质的加工场,年产值不足万元。此后街道工业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到1979年已有工厂15家,职工千余人,年产值252.39万元、利润20.17元。1984年,企业深化改革,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1985年街道开始引进外资及先进设备。1986年街道跨入全市9个年产值千万元街道行列,位居第三。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街道列为全省唯一的科技示范街道。依靠科技进步,企业先后开发BOPP胶粘带等13种新品种。1989年,全街道共办起12家工厂,年产值1357.5万元,利润52.79万元,其中“三资”企业2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
-
名胜古迹
街道有些著名古遗址和纪念地。宋代时藤山建有一座天宁寺,李纲罢相后曾在寺内居住读书,至明朝改名天安寺,为南台八景之一,现仅存双江台、弥勒殿两处遗址。元朝末期藤山顶峰设有烟墩,用作报警,清朝初期废弃,但该地的烟台山之名称沿用至今。梅坞顶9号曾是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的会址,是辛亥革命福建的指挥中心。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在此发表过演说,并亲书“独立厅”字匾,遗址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天安寺11号、复园里朴园、麦园顶义庄等地是30~40年代0福建省委和福州市委的重要据点,省、市委的一些重要会议在此召开。-
以下地名与仓前街道面积相当:
仓前街道特产与美食








到仓前街道必去著名景点








仓前街道区划
350104001001 111 龙峰社区
350104001002 111 梅坞社区
350104001003 111 万春社区
350104001004 111 振兴社区
350104001005 111 公园社区
350104001006 111 麦园社区
350104001007 111 利民社区
350104001008 111 劳工社区
350104001009 111 星园社区
350104001010 111 航兴社区
350104001002 111 梅坞社区
350104001003 111 万春社区
350104001004 111 振兴社区
350104001005 111 公园社区
350104001006 111 麦园社区
350104001007 111 利民社区
350104001008 111 劳工社区
350104001009 111 星园社区
350104001010 111 航兴社区
百度推广
仓前街道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仓前街道怎么看? ---说两句吧!
福建福州仓山区仓前街道所在地市的区县/乡镇/街道地图:
当前手机版本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