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浙江省丽水庆元县

浙江省丽水庆元县

行政代码:331126 | 行政级别:县 |
长途区号:0578 | 车牌号码:浙K |
人口:约18万人 | 人口密度:95人/km2 |
面积:1898km2 | 邮政编码:323000 |
身份证前六位:331126 | 隶属政区: 丽水 |
行政区划:松源街道 濛洲街道 屏都街道 黄田镇 竹口镇 屏都镇 荷地镇 左溪镇 贤良镇 岭头乡 五大堡乡 淤上乡 安南乡 张村乡 隆宫乡 举水乡 江根乡 合湖乡 龙溪乡 百山祖乡 官塘乡 | |
庆元县相关网站: 庆元旅游指南 庆元特产介绍 丽水品牌网 丽水旅游指南 丽水特产介绍 浙江品牌网 浙江省旅游指南 浙江省特产介绍 |
行政代码 | 面积 | 驻地 | 简介 | |
松源街道 | 331126001 | 120km2 | 松源镇为县城所在地,位于县域中部偏西,介于东径118°45′50″—119°27′49″,北纬27°25′23″—27°51′45″之间,平均海拔353……[详细] | |
濛洲街道 | 331126002 | 331126002001 121 濛洲社区 331126002002 121 玉田社区 331126002003 220 同济社区 3311……[详细] | ||
屏都街道 | 331126003 | 331126003200 220 余村村委会 331126003201 122 八一村村委会 331126003202 122 八二村村委会 ……[详细] | ||
黄田镇 | 331126101 | 121.8km2 | 黄田镇位于庆元县西北部,素有庆元北大门之称。北邻龙泉市小梅镇,西靠福建省松溪县渭田镇,东南连接本县竹口镇,距县城松源镇43公里,至龙泉市56公里。黄真溪……[详细] | |
竹口镇 | 331126102 | 171.9km2 | 竹口镇位于庆元县西北,东与四山乡相邻,西与福建省松溪县交界,南和屏都镇毗邻,北与黄田镇接壤,竹口溪流经全镇,因溪得名。全镇面积171.9平方千米,辖16……[详细] | |
屏都镇 | 331126103 | 64.3km2 | 屏都镇位于庆元西部,以屏风山和八都村各取一字得名,在北纬27°36ˊ,东经118°58ˊ之间,海拔317米,其东邻松源镇,南接淤上、隆宫乡,西界福建省松……[详细] | |
荷地镇 | 331126104 | 117.6km2 | 荷地镇位于庆元县东部,地处东径119°6′,北纬27°34′,东邻左溪镇,西靠岭头乡,南傍五大堡乡,北与贤良镇张村乡接壤,距县城43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地……[详细] | |
左溪镇 | 331126105 | 142.7km2 | 左溪镇地处庆元县东部山区,东经119°22′,北纬27°37′。镇驻地左溪村,海拔435米,距县城67公里,东邻本县官塘乡,西连张村乡和荷地镇,南与福建……[详细] | |
贤良镇 | 331126106 | 76.1km2 | 贤良镇位于庆元县东部,距县城40公里,全镇海拔在510-1100米之间,总面积76.1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1591户,……[详细] | |
岭头乡 | 331126200 | 123km2 | 岭头乡位于庆元县东南部,乡政府驻地岭头村,南接龙溪乡和福建省寿宁县,倚举水乡、五大堡乡,北靠荷地镇、五大堡乡;东临荷地、左溪镇,面积123平方公里;辖2……[详细] | |
五大堡乡 | 331126201 | 158km2 | 庆元县辖乡。1950年称濛西乡,1958年称濛西管理区,属新村公社,1961年称濛西公社,1984年更名为五大堡乡,1992年后广乡、杨楼乡并入。位于县……[详细] | |
淤上乡 | 331126202 | 60.8km2 | 淤上乡位于庆元县西南,乡政府驻地山根村,离县城18公里,以原驻地得名。东靠松源镇,南邻隆宫、安南乡,西、北与屏都镇毗连。区域总面积为60.8平方公里。全……[详细] | |
安南乡 | 331126203 | 84.8km2 | 安南乡是庆元的南大门,地处浙闽两省的结合部,东邻五大堡乡、举水乡,南接福建省政和县,西攘隆宫乡,北交淤上乡、松源镇,省道龙后线公路从西北入安南乡直达福建……[详细] | |
张村乡 | 331126204 | 64.7km2 | 庆元县辖乡。1950年称嵩洋乡,1956年嵩洋乡、吴坑乡合并称张村乡,1958年称张村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60……[详细] | |
隆宫乡 | 331126205 | 68.7km2 | 庆元县辖乡。1949年称隆宫乡,1958年称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西南,距县城33公里,西、南与福建省政和县、松溪县相接,……[详细] | |
举水乡 | 331126206 | 79.9km2 | 举水乡位于庆元县城东南部,距县城57千米,东部与岭头乡接壤,南与龙溪乡毗邻,西南部是福建省政和县岭腰乡,西连安南乡,北靠五大堡乡。乡人民政府驻地月山村,……[详细] | |
江根乡 | 331126207 | 57.1km2 | 江根乡位于庆元东南方向,西靠左溪镇,北邻官塘乡,东、南与福建省寿宁县交界。江根乡政府驻地江根村,北纬27ْْ33ُ,……[详细] | |
合湖乡 | 331126208 | 60.5km2 | 庆元县辖乡。1952年置合湖乡,1958年称合湖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东北,与景宁畲族自治县交界,距县城63公里,海拔1 ……[详细] | |
龙溪乡 | 331126209 | 40.4km2 | 龙溪乡位于庆元县东南部,东、北接岭头乡,南界福建省寿宁县、政和县,西接举水乡。介于东径119°00′30″--119°07′30″,北纬27°25′00……[详细] | |
百山祖乡 | 331126210 | 91.1km2 | 庆元县辖乡。1961年属后广公社,1981年从后广析称黄皮管理区,1984年按驻地改称车根乡,1992年由车根乡、斋郎乡合并更改百山祖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详细] | |
官塘乡 | 331126211 | 53.5km2 | 官塘乡位于庆元县东部,距县城89公里,东和福建省寿宁县相邻,北与本省景宁县接壤,西靠左溪镇,南接江根乡,乡人民政府驻地官塘村,东经119°27′,北?7……[详细] |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东经118°50′--119°30′北纬27°25′--27°51′。2005年被评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2.4%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区中排名全国第一。北面与本省丽水市的龙泉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东西、南面与福建省 寿宁县、松溪县、政和县交界。南北长49公里,东西宽67公里,土地面积1898平方公里。全境山岭连绵,群峰起伏,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北、东部为洞宫山脉所踞,山间盆地相对高度海拔600~800米,斋郎村海拔1210米,是全县最高居民点;主峰百山祖,海拔1856.7米,为浙江省第二高峰。西南部和中部,是仙霞岭~枫岭余脉,山间盆地相对高度海拔330~600米。这一地区分布有较多河谷,地势平缓,土质肥沃,灌溉方便,是粮食主要产区,其中黄田、隆宫、安南盛产毛竹;屏都、竹口乃“柑桔之乡”;新窑村海拔240米,为全县最低点。
气候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4℃,降水量1760毫米,无霜期245夭。总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就局部而言,东、北部气温较之西南部和中部低,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这一气候,最宜于香菇等菌类生长。河流有松源溪、安溪、竹口溪、南阳溪、左溪、西溪、八炉溪7条,除竹口溪外,均以洞宫山脉为分水岭,向东北流入瓯江,向西南流入闽江,向东南流入交溪(福安江),故有"水流两省达三江"之说。水力资源丰富,已经开发的装机容量有1.56万千瓦,并与华东大电网并联,98.6%的农村可使用电力照明、碾米和其他农副产品加工,全县已于1988年实现初级电气化。
地理条件
地层主要由晚侏罗系火山岩组成。由于生物、气候、成土母质以及地形等因素,土壤类型可分为4个土类、9个亚类、30个土属、72个土种。其分布规律一般是海拔800米以上山地为黄壤;800米以下山地为红壤,局部有黄红壤;中、西部低山台地的山垄、山坡及洪积地等开阔平缓地区多为水稻土。在全县284.64万亩土地面积中,林业用地243.5万亩,占85.5%;农业耕地16.06万亩,占5.6%;河流3.45万亩,占1.2%;房屋、道路及其他用地21.63万亩,占7.7%。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广阔的山地给庆元人民聚集了巨大财富。据调查,分布有动物100多种,植物200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虎、黄腹角雉、短尾猴、狲猴、穿山甲、黑熊、金猫、云豹、金钱豹、鸳鸯、大鲵(娃娃鱼)、大灵猫、漳鬣羚、白鹇、相思鸟等;珍稀植物有百山祖冷杉、钟萼木、香果树、福建柏、银杏、鹅掌楸、华东黄杉、长叶榧树、天竺桂、沉小樟、短萼黄莲、八角莲、天麻、油杉、银钟花、黄山木兰、凹叶厚朴、天女花、花梨木、斗枫荷、南方铁杉等。此外,盛产厚朴、茯苓、蕲蛇、芸香、西枫斗等名贵药材和松脂、山苍子、锥栗、猕猴桃、茶叶、柑桔等名优特产。地下还蕴藏有金、银、铅、锌、铜、叶蜡石、大理石、石灰石、钾长石等矿产,其中大理石、石灰石和铅锌矿已开采利用。
历史和廊桥之都
探究庆元的“三朝文化”,还得从认识古村大济开始,这是一个位于庆元山水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村,历史上不足三百人的小村庄,从宋朝到明代竟陆续涌现出26名进士,被誉为“进士村”。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漫回,檐牙高琢;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长虹卧波,无云何龙……”在今天钢筋混凝土建造的世界里,人们已很难见到这种古代美丽建筑的真面目。但在庆元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大济村,能让你意外地见到雕栏玉砌的明清古屋、木屋廊桥、接官亭,用青砖和鹅卵石镶嵌而成的金瓷街、古道。
这就是方圆两万平方米、著名的大济古民居。这些大多建于明清时代的古民居,不同的时代烙印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明代民居聿新堂、怀德堂、世德堂、裕德堂、挹清楼,以三合院为整体布局,从大门进去不设倒座,选择硬木作形状各异的木柱础。时间延续到清代,二十余座至今仍矗立风雨之中的清代民居,普遍构筑牌楼式大门,屋内有前、后二组四合院组成布局,每座房子至少有6个天井合6个天窗,有的房子甚至达到12个天窗和12个天井,并且砖雕、木雕、石雕技艺与木柱梁结构巧妙综合运用。
1999年,由全国人大常委毛昭晰教授等组成的省历史文化保护区评审小组到该村考察时认为,大济祖先巧妙利用该村南高北低的地形,一层坐南朝北,合理利用,二层却利用回廊转朝南,并且整座建筑是前院套后院,大院套小院,统分结合,相得益彰。大门以曲见幽、见奇,构思之巧妙,千古奇绝。
当徜徉于村中那些青砖古道、明清院落,空气中幽幽漂浮的诗书文礼气息让人顿发思古之念。据史料记载,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和景祐元年(1034年),吴、吴兄弟俩同登进士,为纪念一门双进士的荣耀,大济人在清雅别致的临清桥头两端各竖一个牌坊,形成双坊护桥,而这座临清桥从那时起便被村民改叫为双门桥。
双门桥是一座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木拱廊桥,它与同处大济的甫田桥,成为中国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桥,比北宋青州(史称木拱桥最早发祥地)出现的虹桥早10多年,比《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早100多年,而且比现在各地发现的木拱桥始建最早记录———闽清合龙桥还早110年。 在庆元,像双门桥沉淀千百年人文历史的廊桥随处可见。座座廊桥或凿石为梁、或叠木为拱,或横跨群山之间、或静卧水声之上,无声无息、如梦似幻。97座风格各异的古廊桥让庆元成为全国廊桥数量最多、时间最早、质量最高的县。全国现存寿命最长、单孔拱跨度最大、廊屋最长的木拱廊桥就在庆元境内,堪称当世一绝。
浓重文化色彩的民间文艺、诗书辞赋、唱词戏曲,遍地的古桥、古村、古建筑、古窑址、古地道,三朝文化、千年廊桥、百年进士村……这些从古至今的人文情趣与民间胜境使得如今的庆元这般令人沉醉不忍离去。在庆元,还有另外一个重大发现,据当地人介绍,庆元方言还是研究唐朝语言的活化石。
近日,一直致力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庆元人又获殊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委员会授予庆元木拱廊桥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最高奖。
经济
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 15.1亿元,比2000年增长77.5%,年均增长12.1%,人均生产总值7634元,比2000年增长74.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亿元,比2000年增长91.9%。全部工业总产值15.1亿元,比2000年增长99.2%。财政总收入1.2亿元,首次超过亿元大关,比2000年增长12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41万元,比2000年增长103.1%。三产比例从“九五”期末的34.1:29:36.9优化为23.9:35.3:40.8。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25.8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4倍。
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明显,培育形成“菌、竹、果、烟、茶、蔬”六大主导产业,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水平全面提高。香菇生产总量每年保持在8000万袋左右,其中标准化生产达到4000万袋,灰树花、杏鲍菇等食用菌稳步发展。累计开发毛竹园区1.1万亩,开设竹林便道350公里,毛竹增产增效面积达到10万亩,一产产值突破1亿元。建成高山锥栗、甜桔柚等高标准水干果园区53个2.4万亩。烤烟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8000亩左右。累计改造低产茶园8400亩,新建茶园4800亩。高山蔬菜复种面积达到1.9万亩,产值4500万元。制定颁布各类农产品地方标准18个,获得国家、省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9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家,“庆元香菇”、“三江源”、“金蜜果”等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不断显现。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形成竹木、铅笔、水电、绿色食品四大支柱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箸业基地,初步建成浙西南竹业、铅笔以及精细木门基地。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比2000年增长110%,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申报保留“庆元工业园区”,一期建成反墺区块,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二期兴建北门汽摩配件城和东山垟区块,计划投资分别为1亿元和1.2亿元。新增水电装机8.3万千瓦,总装机超过10万千瓦,在建装机8.2万千瓦,2005年实现产值1.3亿元。发展来料加工队伍1.6万人,2005年实现加工费2100多万元。塑料制品、汽流纺纱等非资源性产业得到不同程度发展。
生态保护与开发取得新成绩,森林资源实现长大于消,森林覆盖率达到82.4%,2003年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验收,2004年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生态旅游业起步发展,启动百山祖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初步形成大济历史文化景区,2005年木拱古廊桥荣获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农家乐”等特色旅游发展良好,2005年接待游客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房地产业发展较快,2005年创造税收1350万元
以下地名与庆元县面积相当:
气候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4℃,降水量1760毫米,无霜期245夭。总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就局部而言,东、北部气温较之西南部和中部低,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这一气候,最宜于香菇等菌类生长。河流有松源溪、安溪、竹口溪、南阳溪、左溪、西溪、八炉溪7条,除竹口溪外,均以洞宫山脉为分水岭,向东北流入瓯江,向西南流入闽江,向东南流入交溪(福安江),故有"水流两省达三江"之说。水力资源丰富,已经开发的装机容量有1.56万千瓦,并与华东大电网并联,98.6%的农村可使用电力照明、碾米和其他农副产品加工,全县已于1988年实现初级电气化。
地理条件
地层主要由晚侏罗系火山岩组成。由于生物、气候、成土母质以及地形等因素,土壤类型可分为4个土类、9个亚类、30个土属、72个土种。其分布规律一般是海拔800米以上山地为黄壤;800米以下山地为红壤,局部有黄红壤;中、西部低山台地的山垄、山坡及洪积地等开阔平缓地区多为水稻土。在全县284.64万亩土地面积中,林业用地243.5万亩,占85.5%;农业耕地16.06万亩,占5.6%;河流3.45万亩,占1.2%;房屋、道路及其他用地21.63万亩,占7.7%。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广阔的山地给庆元人民聚集了巨大财富。据调查,分布有动物100多种,植物200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虎、黄腹角雉、短尾猴、狲猴、穿山甲、黑熊、金猫、云豹、金钱豹、鸳鸯、大鲵(娃娃鱼)、大灵猫、漳鬣羚、白鹇、相思鸟等;珍稀植物有百山祖冷杉、钟萼木、香果树、福建柏、银杏、鹅掌楸、华东黄杉、长叶榧树、天竺桂、沉小樟、短萼黄莲、八角莲、天麻、油杉、银钟花、黄山木兰、凹叶厚朴、天女花、花梨木、斗枫荷、南方铁杉等。此外,盛产厚朴、茯苓、蕲蛇、芸香、西枫斗等名贵药材和松脂、山苍子、锥栗、猕猴桃、茶叶、柑桔等名优特产。地下还蕴藏有金、银、铅、锌、铜、叶蜡石、大理石、石灰石、钾长石等矿产,其中大理石、石灰石和铅锌矿已开采利用。
历史和廊桥之都
探究庆元的“三朝文化”,还得从认识古村大济开始,这是一个位于庆元山水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村,历史上不足三百人的小村庄,从宋朝到明代竟陆续涌现出26名进士,被誉为“进士村”。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漫回,檐牙高琢;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长虹卧波,无云何龙……”在今天钢筋混凝土建造的世界里,人们已很难见到这种古代美丽建筑的真面目。但在庆元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大济村,能让你意外地见到雕栏玉砌的明清古屋、木屋廊桥、接官亭,用青砖和鹅卵石镶嵌而成的金瓷街、古道。
这就是方圆两万平方米、著名的大济古民居。这些大多建于明清时代的古民居,不同的时代烙印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明代民居聿新堂、怀德堂、世德堂、裕德堂、挹清楼,以三合院为整体布局,从大门进去不设倒座,选择硬木作形状各异的木柱础。时间延续到清代,二十余座至今仍矗立风雨之中的清代民居,普遍构筑牌楼式大门,屋内有前、后二组四合院组成布局,每座房子至少有6个天井合6个天窗,有的房子甚至达到12个天窗和12个天井,并且砖雕、木雕、石雕技艺与木柱梁结构巧妙综合运用。
1999年,由全国人大常委毛昭晰教授等组成的省历史文化保护区评审小组到该村考察时认为,大济祖先巧妙利用该村南高北低的地形,一层坐南朝北,合理利用,二层却利用回廊转朝南,并且整座建筑是前院套后院,大院套小院,统分结合,相得益彰。大门以曲见幽、见奇,构思之巧妙,千古奇绝。
当徜徉于村中那些青砖古道、明清院落,空气中幽幽漂浮的诗书文礼气息让人顿发思古之念。据史料记载,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和景祐元年(1034年),吴、吴兄弟俩同登进士,为纪念一门双进士的荣耀,大济人在清雅别致的临清桥头两端各竖一个牌坊,形成双坊护桥,而这座临清桥从那时起便被村民改叫为双门桥。
双门桥是一座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木拱廊桥,它与同处大济的甫田桥,成为中国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桥,比北宋青州(史称木拱桥最早发祥地)出现的虹桥早10多年,比《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早100多年,而且比现在各地发现的木拱桥始建最早记录———闽清合龙桥还早110年。 在庆元,像双门桥沉淀千百年人文历史的廊桥随处可见。座座廊桥或凿石为梁、或叠木为拱,或横跨群山之间、或静卧水声之上,无声无息、如梦似幻。97座风格各异的古廊桥让庆元成为全国廊桥数量最多、时间最早、质量最高的县。全国现存寿命最长、单孔拱跨度最大、廊屋最长的木拱廊桥就在庆元境内,堪称当世一绝。
浓重文化色彩的民间文艺、诗书辞赋、唱词戏曲,遍地的古桥、古村、古建筑、古窑址、古地道,三朝文化、千年廊桥、百年进士村……这些从古至今的人文情趣与民间胜境使得如今的庆元这般令人沉醉不忍离去。在庆元,还有另外一个重大发现,据当地人介绍,庆元方言还是研究唐朝语言的活化石。
近日,一直致力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庆元人又获殊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委员会授予庆元木拱廊桥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最高奖。
经济
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 15.1亿元,比2000年增长77.5%,年均增长12.1%,人均生产总值7634元,比2000年增长74.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亿元,比2000年增长91.9%。全部工业总产值15.1亿元,比2000年增长99.2%。财政总收入1.2亿元,首次超过亿元大关,比2000年增长12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41万元,比2000年增长103.1%。三产比例从“九五”期末的34.1:29:36.9优化为23.9:35.3:40.8。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25.8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4倍。
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明显,培育形成“菌、竹、果、烟、茶、蔬”六大主导产业,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水平全面提高。香菇生产总量每年保持在8000万袋左右,其中标准化生产达到4000万袋,灰树花、杏鲍菇等食用菌稳步发展。累计开发毛竹园区1.1万亩,开设竹林便道350公里,毛竹增产增效面积达到10万亩,一产产值突破1亿元。建成高山锥栗、甜桔柚等高标准水干果园区53个2.4万亩。烤烟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8000亩左右。累计改造低产茶园8400亩,新建茶园4800亩。高山蔬菜复种面积达到1.9万亩,产值4500万元。制定颁布各类农产品地方标准18个,获得国家、省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9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家,“庆元香菇”、“三江源”、“金蜜果”等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不断显现。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形成竹木、铅笔、水电、绿色食品四大支柱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箸业基地,初步建成浙西南竹业、铅笔以及精细木门基地。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比2000年增长110%,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申报保留“庆元工业园区”,一期建成反墺区块,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二期兴建北门汽摩配件城和东山垟区块,计划投资分别为1亿元和1.2亿元。新增水电装机8.3万千瓦,总装机超过10万千瓦,在建装机8.2万千瓦,2005年实现产值1.3亿元。发展来料加工队伍1.6万人,2005年实现加工费2100多万元。塑料制品、汽流纺纱等非资源性产业得到不同程度发展。
生态保护与开发取得新成绩,森林资源实现长大于消,森林覆盖率达到82.4%,2003年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验收,2004年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生态旅游业起步发展,启动百山祖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初步形成大济历史文化景区,2005年木拱古廊桥荣获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农家乐”等特色旅游发展良好,2005年接待游客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房地产业发展较快,2005年创造税收1350万元
以下地名与庆元县面积相当:

庆元县特产与美食









到庆元县必去著名景点








庆元县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庆元县怎么看? ---说两句吧!
浙江省丽水庆元县所在地市的区县/乡镇/街道地图:
当前手机版本 访问电脑版